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消息,经过专家、学者和法院系统的论证,最高人民法院就公司解散和清算的司法解释初稿已经完成,目前正在等待审判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金剑锋博士参与了该司法解释的调研和起草工作。近日,记者就公司清算相关问题对金剑锋进行了专访。
记者问到,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必须进行清算,但是如果公司不进行清算,哪些人可以请求法院启动公司清算程序?金剑锋表示,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84条,仅规定了债权人的清算申请权,对股东或者公司是否能够请求法院指定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金剑锋认为,在公司出现解散事由后,股东或者公司也应有权申请法院启动强制清算程序。他指出,如果公司不及时进行清算,不仅会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还可能损害部分股东的利益。由于公司清算涉及到股东的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股东可以被视为公司的利害关系人。股东的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可以被视为一种对公司的债权,尽管在外部债权清偿中排在次要位置。因此,我国《公司法》承认了债权人的清算申请权,不应限制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
记者进一步询问公司法第184条规定的特别清算应适用何种程序,是否实行两审终审。金剑锋表示,目前法律对于特别清算适用的程序和是否实行两审终审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他认为,债权人请求法院强制清算应当被视为非诉案件,类似于破产程序的启动,而不应视为一般的诉讼程序。因此,债权人不宜被列为“原告”,而应被列为“申请人”。根据《公司法》第184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受理该申请”,可以确定这是一种申请而非起诉的情况。
记者询问清算义务人和清算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金剑锋解释道,进入清算程序后,首先需要确定清算义务人,由清算义务人选任清算人,并由清算人接替原公司法人机关执行清算事务,清理债权和债务。因此,清算义务人与清算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清算义务人是指在公司解散后依法负有组织清算人对公司债权债务进行清算的责任主体,也可以称为清算主体。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84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
清算人,也可以称为清算组,是指公司解散后由清算义务人依法成立的组织,负责处理公司财产和清理公司债权债务的事务。清算人可以是社会中介机构或个人。金剑锋认为,公司解散后,公司原有的代表和执行业务的机关失去了职权,而由清算人代表公司行使权力。因此,清算人既是清算中公司的代表人,也是业务执行机关,对内执行清算业务,对外代表清算中的公司。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该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旨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法人被控制和操纵而违背公平原则。该制度丰富了公司法人理论,完善了法人制度,对滥用公司控制权的行为进行了有效制约。
中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该制度在新公司法中虽存在缺陷,但仍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预防和遏制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该制度起源于美国判例,逐渐发展成重要的公司法理论或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新公司法中公司设立门槛的变化。新法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额规定,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不再限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使得公司设立条件更加灵活和便利,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环境。
关联公司的定义和法律要件,关联公司指由多个股东组成的公司,全体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担连带无限责任。适用法人人格否认需满足主体、行为和结果三个要件,包括债权人资格、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的行为以及损害债权人权益的严重性。涉及人格混同的关联企业同样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