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份,乙驾驶一辆小货车在324国道上与甲(不明身份)发生碰撞,造成甲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交警大队依法认定乙负本事故次要责任,甲负本事故主要责任。因甲无身份证,无法找到其亲属,故乙依照规定将所有的赔偿款(包括24000元左右的死亡赔偿金)全部支付给交警大队,由其代甲的亲属领取。但是保险公司却却拒绝理赔,因此双方闹上法院。
提及的事实上是关于交警大队在本事故中是否有权收取该款项问题。若交警大队的行为是正确的,则保险公司应予理赔;否则,保险公司不予理赔。
死者身份不明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而相应的法律法规又未明文规定如何处理。为此,1998年5月21日公安部作出公交管(1998)122号《关于对死者身份不明的交通事故如何结案的请示的批复》文件,该批复第二款规定:“对于死者身份无法查明的交通事故,应依据调查的事实分清责任;依法处罚身份明确的其他责任人;依法确定赔偿数额,由赔偿一方付款签字后即结案”。第三款规定:“对身份不明死者的赔偿费和遗物,由办案机关妥善保管……。”
1998年7月3日福建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作出闽交警安[1990]029号关于转发公安部《关于对死者身份不明的交通事故如何结案的请示的批复》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地(市)、县(区)公安处、局交警支、大队,在处理同类事故(即对死者身份不明的交通事故)均应按照上述公安部的批复办理。
依据上述规定,本案中交警大队有权代领该款项并妥善保管,故保险公司应依据与你所签订的《责任保险合同》约定,予以理赔。
作为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索赔,应首先弄清保险理赔的条件。事故车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一)属于投保车辆的损失;
(二)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
(三)不属于除外责任;
(四)属于必要的合理费用。
保险事故发生后,除向公安交警部门报案外,还应按《机动车辆保险条款》规定在48小时内向保险公司报案,如派人报案,则应如实陈述事故发生经过,并提供保险单和保险费收据,按要求填写出险通知书;如来不及派人报案,可先电话报案,待事故处理后,再向保险公司补述事发经过,并填写出险通知书。
按照保险条款规定,保险车辆因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而受损时,或致第三者财产损坏,应当坚持修复为主原则,但在修复前须经保险公司定损检验,确定修理项目、方式、费用。送修理厂修复后,保存好修理发票。提供必要的材料向保险公司索赔。
消费者在遇到欺诈行为时的权益保障。根据法律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遭遇欺诈可获得双倍赔偿;购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可获得十倍赔偿。对于人身保险,投保者可投保多份并获得多重赔偿。受他人伤害时,投保者可获得双向赔偿。劳动者获得工伤补偿后,还可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后家属不起诉的法律处理方式。涉及诉讼时效的影响和责任认定问题。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会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超出部分按过错程度承担责任。家属不起诉超过诉讼时效将无法主张赔偿,但肇事者仍需承担刑事责任。
车祸对方全责时,需要对你进行赔偿。赔偿金的计算是根据人身损害的标准来确定的,相关法律对此进行了规定。如果赔偿金额在保险理赔额度之内,保险公司将全额赔偿,否则只按照合同约定的最高赔偿额进行赔偿。根据法律规定,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应赔偿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的费
车祸受伤保险理赔流程包括报案、现场查勘、审核索赔单证、理算赔案、经理审批和财务划款等步骤。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