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众筹 > 公益众筹的民事法律问题

公益众筹的民事法律问题

时间:2025-01-31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600
众筹,即大众募资,简单来讲就是通过互联网方式(众筹平台)发布项目并募集资金。我们通常将众筹分为四种类型:奖励众筹、债权众筹、股权众筹和公益众筹。那么,公益众筹的民事法律问题有哪些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公益众筹的民事法律问题

1.主体不明,公益众筹发起太过随意

针对公益众筹而言,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管,导致公益众筹的发起主体不明确,项目发起的自发性与随意性无法控制。任何能引起大众同情心的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发起捐赠式众筹的事由。因此,我们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某某身患重病,请求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的帖子。更甚者,为了筹集资金以实现个人私欲,有人编造虚假的“感人故事”,通过网络传播以达到“圈钱”的目的。

2.参与过程中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众筹模式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公益众筹也不例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提供捐赠资金的人无法掌握接受赠款人的实际情况,导致出现“误捐”行为。即使需要捐款的事由已经不存在,最新的信息并未及时公布,公众仍然认为需要捐款的事由仍然存在,继续捐款,而接受赠款的人则轻松获利。

3.资金募集和流向的不透明

公益众筹通过互联网进行资金募集,但募集过程和使用去向很难公开透明,缺乏有效的社会公众监督。这容易导致项目方违规使用捐赠资金,甚至虚构项目以骗取社会捐助。这使得参与支持的社会大众感到失望,公益众筹模式备受诟病和质疑,从而降低了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公信力。

公益众筹在国内遭遇的信任危机只是我国众筹融资面临的众多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国内相关监管政策法规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随着我国众筹监管细则的逐步落地,行业将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互联网金融的普惠价值也将进一步凸显。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家对于民事法律援助的规定及补充规定

    中国民事法律援助的规定及补充规定,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民事法律援助的补充权限和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具体条件。文章还介绍了法律援助申请的程序,如审查时间、重新审议的程序等。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旨在保障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

  • 欠缺合同要件的后果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以及合同生效的条件和时间。对于需要批准或登记才能生效的合同,未办理相关手续会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生效需满足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合同的生效

  • 股权众筹平台设立与市场准入条件

    股权众筹平台的设立与市场准入条件,包括公司设立、净资产、专业人员、技术设施、业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股权众筹平台需在设立后5个工作日内向证券业协会备案,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协会规定,不得从事自身或关联方融资、提供对外担保或股权代持等行为。

  • 公平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适用

    合同法中公平原则的应用。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以社会正义和公平观念为指导,平衡各方利益,处理纠纷。它强调在市场中经营者应遵守规则,享受公平对待。公平原则也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意味着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应相对平等。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主体、基于法律事

  • 法院调解书丢失的处理方法及调解书的法律效力
  • 我国股权众筹发展的法律障碍
  • 一、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