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管理 > 行政处罚证据规则包括哪些

行政处罚证据规则包括哪些

时间:2023-08-22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7563

我国行政证据规则的主要内容

1. 可以直接认定的事实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我国目前的行政证据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众所周知的事实。

(2) 自然规律及定理。

(3) 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4) 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

(5)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

2. 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

(1)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2) 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3) 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4)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5) 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3. 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

(1) 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

(2) 与一方行政相对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行政相对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一方行政相对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行政相对人不利的证言。

(3) 应当出庭作证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4) 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

(5) 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6) 经一方行政相对人或者他人改动,对方行政相对人不予认可的证据材料。

4. 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的证明效力

(1) 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

(2) 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3) 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

(4) 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5) 法庭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优于其他部门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

(6) 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

(7) 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行政相对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行政相对人有利的证言。

(8) 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9) 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5. 不能作为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依据的证据

(1) 行政机关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

(2) 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

(3) 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6. 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

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7. 书证的要求

(1) 书证的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收集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

(2) 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

(3) 提供报表、图纸、会计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

(4) 被告提供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

(5) 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8. 对鉴定结论的要求

在行政程序中采用的鉴定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

9. 不予采纳的鉴定结论

法院不予采纳的鉴定结论、对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采纳的鉴定结论,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证据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1) 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格。

(2) 鉴定程序严重违法。

(3) 鉴定结论错误、不明确或者内容不完整。

10. 对现场笔录的要求

现场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签名。行政相对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1. 证人的陈述

证人应当陈述其亲历的具体事实。证人根据其经历所作的判断、推测或者评论,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12. 电子数据等有形载体的证据

以有形载体固定或者显示的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以及其他数据资料,其制作情况和真实性经对方行政相对人确认,或者以公证等其他有效方式予以证明的,与原件具有同等的证明效力。

13. 生效的裁判文书或者裁决文书确认的事实

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或者仲裁机构裁决文书确认的事实,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14. 提供证据的时间要求

当事人在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当事人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才拿出的证据,一般不能作为证据。

15. 行政机关未提供证据的后果

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在10日内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10日内提供证据,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特殊情况下,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行政机关可以在第一审程序中补充相应的证据。

16. 行政机关不出庭的后果

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不出庭,所出具的证据无效。经法庭合法传唤,因行政机关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行政机关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行政相对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除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个人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法律处罚措施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法律处罚措施。对于个人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行为,责任人将会受到行政处分甚至被开除处分。包括强制集资、擅自降低补偿标准等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处罚。同时,《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也规定了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受到的法律

  • 火灾事故的赔偿问题解析

    火灾事故的赔偿问题,首先分析了火灾事故的认定与责任归属,接着介绍了刑法中涉及的两类火灾罪名失火罪和消防责任事故罪,并阐述了民事赔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区别。文章还引用了相关法律条款对火灾事故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详细说明。

  • 劳动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是否有效?

    劳动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的有效性及相关流程。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劳动者举报时应区分举报和投诉,及时维权并选择合适的方式,提供详实信息和证据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为举报人保密,并提供奖励。劳动者应注意保存相关凭证以备

  • 违纪事实认定的依据及程序

    违纪事实认定的依据及程序。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党内法规、党章等,程序规定根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审理党员违纪案件工作程序的规定》进行。同时,容错纠错机制的存在会影响轻微违纪行为性质的认定。建议完善《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以体现党内审查特色。

  • 行政处罚法对违法行为发现时间的规定
  • 行政处罚的定义和范围
  • 钓鱼执法的合法性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