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私人财产一定要妥善的保管好,不能丢三落四。那么如果自己的私人财产不小心遗失了,不见了,在学校一要向老师反映,在社会上一般是向公安机关反映事件的经过,那究竟遗失物品报案可以吗?公安机关立案的条件又是什么,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为您进行详细的解答。
一、拾得遗失物
拾得遗失物是指发现且实际占有该遗失物,是发现与占有两者相结合的行为。拾得遗失物为事实行为,拾得人有无行为能力在所不问。
二、遗失物品可以报案吗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如果捡到钱的人拒不归还的,就涉嫌侵占罪,这时可以立案。
三、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遗失物品的报警与立案问题。一般情况下,因个人过失遗失物品警方可能不受理,但如果遗失物品被他人侵占并拒不归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报警并申请立案。文章还介绍了立案的定义、侵占罪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起点数额和行为对象价值确定等问题。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案件中,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在登记名义人李某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基于善意取得了房屋抵押权。文章解读了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抵押权方面的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并认为银行以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了抵押权。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胡某应向李
《民法通则》中关于物权归属中的无主物的相关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无主物可以按照先占原则确定所有权归属。但具体归属问题存在争议。《物权法》中有关遗失物、埋藏物和财产所有权的规定,规定了善意取得的条件以及遗失物处理办法。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或公安机
刑法的时间效力的规定方式,包括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和溯及力。刑法的生效时间一般有两种规定方式:从公布之日起生效和公布后过一段时间再施行。失效时间也有两种方式:国家立法机关明确宣布失效和自然失效。关于溯及力,我国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