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送达标志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已经在法律程序上解决了双方当事人的争议,这意味着仲裁程序的终结。
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确定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了实体法上的后果,双方当事人有责任自觉履行。
一旦仲裁调解书或仲裁裁决书作出,当事人不得以同一理由、同一事实向仲裁机关再次申请仲裁。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将不受理。然而,如果确实存在错误或者经过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按照仲裁监督程序向仲裁机关提出申请。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31条规定,当事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如果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发出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必须被相关单位和个人执行。
中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仲裁证据的证据效力规定的不明确性,并分析了仲裁制度对证据的特殊性要求。仲裁程序试图摆脱证据规则的束缚,但又受到自然公正原则的影响。自然公正原则要求仲裁员独立行使权力,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成为仲裁程序中的公认基本原则,证据规则也因此
当事人申请仲裁时的费用缴纳问题。当事人需缴纳仲裁案件受理费和仲裁案件处理费,可选择现金、银行卡或银行划账方式付费。费用标准依据争议金额而定,具体收费标准按照上海仲裁委员会的规定执行,当事人需妥善保管缴费凭证。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之处。人民法院为执行调解书和裁决书而发出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执行。仲裁裁决书并不是送达后立即生效,而是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
我国《仲裁法》规定,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仲裁裁决;仲裁调解书与仲裁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即应自觉予以履行。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当事人不自动履行仲裁裁决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