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仲裁法律法规 > 我国《仲裁法》的简介

我国《仲裁法》的简介

时间:2025-02-16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5933
我国仲裁制度建立于本世纪初。民国政府建立后,1912年、1913年分别颁布了《商事公断处章程》和《商事公断处办事细则》。建国后,首先建立了涉外仲裁和劳动仲裁制度,之后建立了经济合同仲裁制度。1956年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内成立了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1980改名为“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1988年正式改名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并在深圳和上海设立分会,受案范围扩大至“当事人一方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纠纷”。1959年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内成立了海事仲裁委员会,1988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中国经济合同法中的仲裁制度

1981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其中规定了仲裁实行“一裁二审”制度。根据该制度,当经济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应首先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国家规定的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旦仲裁作出裁决,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在期限内不起诉,裁决即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的发布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国务院于1983年8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了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并实行一次裁决制度。

1993年的修正案

199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合同仲裁的原则。根据修正案,经济合同仲裁实行协议仲裁、或裁或审、一裁终局的原则。此外,我国还在科技部门、建设部门等设立了技术合同仲裁委员会、房地产仲裁委员会。这些仲裁机构都设立在行政机关内部,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时,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这对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95年的仲裁法

1995年9月1日,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这是一部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法律。仲裁法确立了或裁或审、一裁终局的制度。根据仲裁法,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人民法院不能受理。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一旦作出即具备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再就同一纠纷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必须履行仲裁裁决,如果不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仲裁法还规定了仲裁没有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的原则,当事人有权选择任何地方的仲裁机构来处理经济纠纷。仲裁法始终贯穿着当事人自愿原则,当事人有权选择是否仲裁、选择哪一个仲裁机构、选定或委托主任指定仲裁员、约定仲裁庭组庭方式,也可以自行和解并达成和解协议。仲裁法还规定了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原先设立在行政部门的仲裁机构被重新组建成新的仲裁委员会,以提供更大的自主性和公正性。因此,仲裁已经成为国际通行的有效纠纷解决途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仲裁证据的证据效力没有作出规定

    中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仲裁证据的证据效力规定的不明确性,并分析了仲裁制度对证据的特殊性要求。仲裁程序试图摆脱证据规则的束缚,但又受到自然公正原则的影响。自然公正原则要求仲裁员独立行使权力,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成为仲裁程序中的公认基本原则,证据规则也因此

  • 当事人申请仲裁须缴纳仲裁案件受理费和仲裁案件处理费

    当事人申请仲裁时的费用缴纳问题。当事人需缴纳仲裁案件受理费和仲裁案件处理费,可选择现金、银行卡或银行划账方式付费。费用标准依据争议金额而定,具体收费标准按照上海仲裁委员会的规定执行,当事人需妥善保管缴费凭证。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的相关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旨在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人民政府依法设立,仲裁委员会处理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可设立派驻仲裁庭等。仲裁员分为专职和兼职,仲裁委员会建立仲裁

  • 知识产权案件能否约定仲裁管辖

    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而知识产权纠纷是属于财产权益纠纷,可以约定仲裁的。第十六条 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是指

  • 我国《仲裁法》的简介
  •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 撤回仲裁申请指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