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程序的起始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向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庭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如果符合受理条件,将在五日内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并向被申请人发出仲裁通知书及附件。
双方当事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和选定仲裁员。如果双方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达成约定,仲裁委员会主任将指定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将向双方当事人发出组庭通知书。当事人在收到通知书后,如果对仲裁员的公正性有怀疑,可以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如果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得知,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重新选定或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重新进行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
在争议事实调查清楚、宣布闭庭后,仲裁庭应进行评议,并根据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如果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则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在裁决阶段,双方当事人享有以下权利:1. 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要求仲裁庭就事实已经清楚的部分先行裁决;2. 在收到裁决书后的三十日内,当事人有权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遗漏的事项申请仲裁庭补正。双方当事人在收到裁决书后,应自觉履行仲裁裁决。
仲裁费用根据双方争议金额的大小按递减比例收取,主要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案件受理费的具体标准由仲裁委员会在仲裁案件受理费表规定的范围内,并经当地物价管理部门核准确定。案件处理费的收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如果国家没有规定,按照合理的实际开支收取。
原则上,仲裁费用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由仲裁庭根据当事人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各自应承担的仲裁费用比例。当事人和解或经仲裁庭调解结案的,可以协商确定各自承担的仲裁费用比例。
法律依据:《仲裁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关于一个钢窗厂的仲裁申请书。申请人按时向被申请人交付了钢窗,但对方违约拒不支付货款,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原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申请人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立即支付货款并赔偿损失费。
世界各国对仲裁员资格的不同规定,包括严格规定和宽松规定以及无明确规定的国家。同时,针对中国特有的内部仲裁员制度,文章分析了其对仲裁程序、公正性和独立性以及仲裁监督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取消该制度的建议。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环节。在争议发生后,双方应首先进行协商,对于工伤待遇争议等不太尖锐的情况,协商是常见且易接受的方式。调解虽然不是必经程序,但对解决劳动争议有很大作用。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仲裁后如仍不服可提起诉
合同解除后当事人的救济措施,包括提起确认之诉和异议的理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在审理时会考虑解除条件的成就、解除合同的必要性和解除程序的合法性。同时,文章还指出了在解除合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长效合同缺乏解除条件约定、合同解除通知义务的履行和合同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