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程序的起始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向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庭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如果符合受理条件,将在五日内向申请人发出受理通知书,并向被申请人发出仲裁通知书及附件。
双方当事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和选定仲裁员。如果双方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达成约定,仲裁委员会主任将指定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将向双方当事人发出组庭通知书。当事人在收到通知书后,如果对仲裁员的公正性有怀疑,可以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如果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得知,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重新选定或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重新进行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准许由仲裁庭决定。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
在争议事实调查清楚、宣布闭庭后,仲裁庭应进行评议,并根据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如果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则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在裁决阶段,双方当事人享有以下权利:1. 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要求仲裁庭就事实已经清楚的部分先行裁决;2. 在收到裁决书后的三十日内,当事人有权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错误或遗漏的事项申请仲裁庭补正。双方当事人在收到裁决书后,应自觉履行仲裁裁决。
仲裁费用根据双方争议金额的大小按递减比例收取,主要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案件受理费的具体标准由仲裁委员会在仲裁案件受理费表规定的范围内,并经当地物价管理部门核准确定。案件处理费的收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如果国家没有规定,按照合理的实际开支收取。
原则上,仲裁费用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由仲裁庭根据当事人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各自应承担的仲裁费用比例。当事人和解或经仲裁庭调解结案的,可以协商确定各自承担的仲裁费用比例。
法律依据:《仲裁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中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仲裁证据的证据效力规定的不明确性,并分析了仲裁制度对证据的特殊性要求。仲裁程序试图摆脱证据规则的束缚,但又受到自然公正原则的影响。自然公正原则要求仲裁员独立行使权力,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成为仲裁程序中的公认基本原则,证据规则也因此
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在劳动争议发生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调解员需具备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等条件。调解程序包括听取双方陈述、疏导和达成协议。达成协议后应制作调解协议书,如未履行可申请法院发出支付令。若调解无果,当事人可依法申请仲裁。
当事人申请仲裁时的费用缴纳问题。当事人需缴纳仲裁案件受理费和仲裁案件处理费,可选择现金、银行卡或银行划账方式付费。费用标准依据争议金额而定,具体收费标准按照上海仲裁委员会的规定执行,当事人需妥善保管缴费凭证。
劳动者申请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及程序。劳动者在申请财产保全时需满足具有给付内容、情况紧急、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及提供担保等条件。申请劳动仲裁时,劳动者需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并由法院作出裁定。同时,劳动者通过提高职业技能,成为熟练劳动者,有利于提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