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指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国际、外交等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行政机关的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提起的诉讼。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1项规定,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判断一个行政行为是否是国家行为,重要是看它的政治性是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即它的性质是政治行为而不是法律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发布的部门行政规章,地方省级人民政府、省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地方行政规章,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当事人对任何抽象行政行为不服,都不得直接地或在起诉具体行政行为时附带地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法院可以对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
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奖惩、任免等决定属于行政机关内部的裁量权范畴,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是,如果所涉及的权利义务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普通公民所具有的权利义务,则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仅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通过的规范性文件。对于法律之外的其他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所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的刑事司法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是,对于公安机关滥用刑事司法行为,并以其代替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的调解行为和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是,如果行政调解涉及强制措施,或者仲裁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所规定的仲裁,公民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是,如果行政机关通过利益引诱、反复说服教育甚至威胁等方式强迫行政相对人服从,这种行政指导实际上是行政命令行为,公民可以起诉。
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重复处理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对当事人就原已生效的行政行为提出的申诉给予驳回的行为,并没有形成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是,如果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再次对当事人的同一行为进行处理,形成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前实施的各种准备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刑事赔偿范围及受害人的权利问题。赔偿范围涉及行使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形,包括错误拘留、错误逮捕、再改判无罪、刑讯逼供或暴力行为以及违法使用武器或警械等。受害人在以上情况下都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涵盖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对行政主体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不服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种情况,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确认、行政征收、行政不作为、侵犯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等方面。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及程序。被拘留人需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提出暂缓执行申请,且公安机关认为对其暂缓执行不会发生社会危险。同时,需要满足担保条件,包括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另外,还介绍了缓刑制度的概述。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的分类和可诉行为。行政诉讼是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受到行政诉讼法的规范。可诉行为包括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等九种情况。而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为包括医疗事故鉴定、火灾事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