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证是指在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通过质询、反驳和交叉询问等形式对诉讼证据进行质询,以确认其证明力大小的诉讼活动。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7条的规定,证人证言必须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8条进一步规定,证据必须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质证制度一经确立,就在控辩双方及相关的证人、鉴定人等接受质询的人之间形成了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我们称之为质证法律关系。质证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检察官、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接受质证的人。检察官代表国家对犯罪行使追诉权,对被告人是否有罪有证明责任,因此必须通过质证来排除被告人无罪的疑点。当事人对诉讼的核心问题,即诉讼证据应有质证的权利。辩护人有责任通过质证排除对被告人不利的证据。诉讼代理人受当事人委托参加诉讼,在受托范围内维护委托人的利益,也应有质证的权利。接受质证的人包括证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鉴定人、勘验人等。
审判人员在质证活动中没有作为质证主体的地位,但对质证活动应有监督权和指挥权,以确保庭审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质证的基本功能是促使诉讼的双方当事人积极参与案件的审理活动,有利于审判员迅速查明事实,为下一阶段正确适用法律作好准备。此外,质证还有助于促进社会纠纷的解决。质证制度的确立使双方当事人在诉讼的核心问题上平等地发挥作用,增加了败诉者对判决的认可度。质证也使审判人员更多地依据当事人质证的结果制作判决,减少了主观臆断的可能性,从而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
然而,在不同的诉讼环境下,质证制度的作用有所不同。在传统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法官对证据的调查、审核拥有较大的职权,质证制度的作用容易被削弱。而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审判人员相对于当事人处于超然的地位,质证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余地。此外,根据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不同,质证的作用也有所差异。在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下,质证制度对当事人的技巧要求更高。
诉讼环境对质证制度的影响不仅限于上述方面,还包括直接、言词审理的原则、当事人交换证据材料的要求以及审判人员对案件的决定权等方面。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对质证的规定相对不完善。刑事诉讼法仅在第47条原则性规定了证人证言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对其他重要证据的质证程序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我国的质证制度在立法上仍有待完善。
餐饮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及承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承诺单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合法从业,建立完善的进货查验制度并保障餐饮服务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性。同时规范食用油脂和添加剂的管理使用,建立食品安全督查制度并接受监督。承诺单位致力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确
中国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改革,从立案审查制转变为立案登记制,并强调形式审查的重要性。为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对于满足形式要件的案件应予以立案,同时废除不合法律的立案“土政策”。对于一次性立案未成功的当事人,提供救济和帮助。面对可能的案件增量,通过制裁违
刑法典中的立功分为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形式。一般立功包括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重大立功则包括检举重大犯罪行为、阻止重大犯罪活动等。立功的实质条件由司法解释认定,要求犯罪分子本人的行为。同时,《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意见》
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行政处罚不仅是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还具有教育的作用。通过制裁行政违法行为,达到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目的。同时强调,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与教育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段和情况的违法行为人,应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以达到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