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价格欺诈的赔偿标准

价格欺诈的赔偿标准

时间:2023-12-28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2438

价格欺诈的赔偿标准

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误导性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如果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将被认定为价格欺诈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应按照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则为五百元。如果法律有其他规定,按照其规定执行。

综上所述,价格欺诈的赔偿标准为三倍,不足五百元的应补足至五百元。

价格欺诈的表现形式

1.虚假标价

商品的标价签或价目表上所标示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与实际情况不符,以此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

2.双重标价

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

3.欺骗性标价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进行交易。

4.无依据的价格表示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进行比较。

5.虚假折扣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情况不符。

6.不标示处理品价格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7.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

8.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9.虚假宣传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提供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

10.不履行价格承诺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但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11.虚假比价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进行交易。

12.质量与价格不符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13.虚假定价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价格欺诈行为

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利用虚假的价格骗取公民的财产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罚,并且要进行相应的赔偿,赔偿标准将按照法律规定的条款执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虚假标价

    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夸标价、虚假折价、模糊赠售和隐蔽价格附加条件等商家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商家通过各种手段误导消费者,如故意标注虚假价格、使用误导性文字和夸大的宣传语言、虚假的折扣信息以及隐藏附加条件等。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市

  • 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及其渊源

    患者知情权的起源、概念及具体内容,分析了患者知情权被侵犯的原因,包括法律监管的缺乏、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等。同时,提出了完善患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加大宣传、提高患者医疗知识和法律意识,改革医疗体制,促进医患关系融洽,

  •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怎么办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的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定价部门、核对商品发票等方式判断商家是否存在价格欺诈行为。面对价格欺诈,消费者有多种维权途径,如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向消协投诉、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等。根据相关法律,商家欺诈行为需赔偿消费

  • 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

    中国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知情权范围,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检查人选任请求权等。修订后的公司法扩大了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并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知情权具体行使方式。同时,也讨论了股东知情权制度中的

  • 手机价格欺诈赔偿标准
  • 网购价格欺诈赔偿标准解析
  • 价格欺诈的赔偿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