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没有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属于违法解雇情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赔偿金,标准为每工作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
1. 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的情形,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还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2. 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况,并且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并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在试用期签订劳动合同后被解雇,赔偿分两种情况。如果能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则不需要赔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如果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并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
如果离职后用人单位故意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适用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包括但不限于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辞退和辞职、离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
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不愿意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于仲裁裁决不服的,除非另有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辞退、辞职和自离三种情况下的薪资标准比较。辞退时,用人单位需足额支付员工工资,赔偿金视辞退原因而定;辞职情况下,员工因个人原因辞职通常无赔偿金,若因单位因素离职则应有赔偿;自离则按旷工处理,达到一定天数可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辞职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
公司口头解除合同后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维权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劳动者合法工资,如未支付则违法。劳动者可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仲裁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公司解散期间对女职工的赔偿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公司解散属于合法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公司需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依据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年限确定。此外,文章还详述了需要支付辞退员工赔偿金、补偿金的情形,以及无需支付补偿金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