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种赔偿基于不同的请求权和法律关系
工伤保险赔偿是根据《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规定行使的一种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权。该请求权是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张的,其目的是将损害负担社会化,实现对劳动者利益的充分保护和快速补偿。而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是基于侵权行为引起的,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具有社会属性。因此,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权与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之间不适用《合同法》第122条关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择一主张的规定。二、允许受害人获得双重赔偿
劳动部颁布的原《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28条规定,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医疗费等,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应待遇。既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就应允许获得双重赔偿。三、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支持兼得模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的规定,如果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应告知其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而如果是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从该条规定的层次性和内在逻辑上可以分析出,其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排斥关系。允许受害人通过两种渠道获得赔偿,更利于保护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的利益,也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四、受害人的双重赔偿并不常见
虽然侵权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兼得可能会使受害人获得“双重赔偿”,但在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案件的实际侵权人真正有经济实力完全赔偿受害人的并不多。允许受害人通过两种渠道获得赔偿,相当于为受害人的权利救济上了双重保险,这样更利于保护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的利益,也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引用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工伤保险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7]《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二十八条[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国工伤保险的法律规定和特点。所有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伤户需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并缴纳保险费。工伤保险赔付方式独特,不再通过民事诉讼获得双重赔偿。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企业责任,有利于受害人及时获得救济,企业分散赔偿责任,促进劳资和谐。同时,工伤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则。赔偿权利人主要为与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范围内的近亲属,分配原则不同于遗产分配,考虑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和生活来源等因素。债权人不能要求抵债,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不能通过遗嘱处分。
在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况下,关于工伤保险赔偿和意外保险赔偿的同时主张。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在遭受工伤事故时,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相关费用。同时,保险人也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履
工伤和人身损害侵权的同时主张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职工因第三人侵权受伤,可以同时主张工伤保险和人身损害赔偿。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或其近亲属有权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是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也可以要求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