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日,朱某开始在某厂担任木工师傅。2013年6月16日,朱某在操作砂轮机时,砂轮突然爆裂,导致他的左眼被碎片砸伤,造成完全失明。公司为朱某支付了医疗费用。同年9月,朱某被认定为工伤,并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为伤残六级,停工留薪期为2个月。根据佛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同意,朱某可以安装假眼辅助器具,安装费用为8000元,使用周期为三年。朱某的月工资为4144元,未购买社保,出生于1963年4月28日。
根据法院的判决:
合计:359472元。
第一种意见认为,工伤保险赔偿属于社会保障法的范畴,具有公法性质。劳动者遭受工伤事故,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既然《工伤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中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就不能对用人单位提起工伤精神损害赔偿。
第二种意见认为,工伤精神损害赔偿属于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应当按照民事法律规定裁决用人单位是否予以精神赔偿。虽然,《工伤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规定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职工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实际上也就是残疾赔偿金,但残疾赔偿金并不是精神损害赔偿,故朱某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但应根据过错原则来判断用人单位是否需要赔偿精神损失及需要赔偿的程度。如职业病和用人单位有过错的安全事故引发的工伤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法》第二十二条,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如果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和《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九条,工伤职工除依照工伤保险法规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外,仍有权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其中包括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
根据本案,朱某在操作砂轮机时没有过错,是因为公司的砂轮机突然爆裂而受伤,属于安全事故引发的工伤。因此,公司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过错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由于公司的过错导致了朱某的伤残,工伤无疑会给朱某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创伤,特别是工伤造成的身体缺损无法恢复时,更会给朱某带来巨大的打击和精神上的折磨。因此,朱某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合法且合理的。
工伤是否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实质上是工伤赔偿是否适用民法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劳动法与民法的关系。《工伤保险条例》是特别法,民法是一般法。如果《工伤保险条例》有规定,应当适用其规定;如果没有规定,则应当适用民法的规定。尽管现行《工伤保险条例》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但根据相关民事法律的规定(如《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作为有过错的侵权人,用人单位应当对工伤职工的精神损害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应的赔偿责任。《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和《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也规定,工伤职工除依照工伤保险法规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外,仍有权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其中包括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
在实践中,工伤是否支持精神抚慰金的赔偿存在较大争议,各地法院的判决不一。因此,这个案例只是个案,不必然支持精神抚慰金的赔偿,仅供参考。
引用法条:
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劳动合同不受影响,不需要支付补偿。但如果涉及裁员,员工有权要求经济赔偿金,赔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若新公司要求重新计算工龄并终止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相应经济补偿。整体而言,公
工伤认定和人身损害赔偿的时效问题以及处理建议。对于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申请时效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计算,若伤害结果尚未实际发生,在结果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也不属于超时。对于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从受伤害之日或伤势确诊之日起计算。超过时效的
上班摔伤的赔偿问题,详细阐述了工伤事故责任的认定要件,包括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人身损害事实以及排除职工故意引起的事故等。同时,介绍了工伤赔偿的程序,包括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和确定赔偿标准等步骤。
关于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文章详细解释了劳动报酬的定义、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数额较大的界定、政府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以及情节轻微的处理。文章旨在为相关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