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雇裁员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解析
时间:2024-02-17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经济补偿金争议案例分析
背景
2002年6月,章宏与一家企业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担任销售部经理,约定每月基本工资5000元,并享受各种补贴,实际每月收入为5000余元。此外,公司还提供了其他福利,如津贴、提成奖金、手机通讯费补贴和住房补贴等。
纠纷起因
章宏在工作半年内表现出色,每季度的提成奖金均在2万元以上。然而,由于电子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该公司市场份额逐渐减少。章宏认为这是产品落后造成的,于是他向总经理提出了改进建议。然而,总经理却认为章宏在公司困难时期找茬破坏了内部团结,要求人事部解除劳动合同。人事部于12月11日向章宏发出了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书,并表示愿意支付经济补偿金。
争议
人事部认为只有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和津贴才是计算补偿金的基数。然而,章宏认为提成奖金、津贴和住房补贴都是他的收入来源,经济补偿金应当以全部收入为基准,而不应扣除税收和社会保险费、公积金。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公司于12月30日向章宏送达了退工通知单。
仲裁和调解
2004年1月15日,章宏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公司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仲裁委员会计算了章宏在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全部工资性收入,包括固定收入、提成奖金、津贴等,得出月平均工资性收入为11195.11元。最终,经仲裁委员会调解,公司支付了11200元给章宏。
争议的解决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根据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后的经济补偿金应根据劳动者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性收入来计算。工资性收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津贴和补贴、资金、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然而,住房补贴和手机通讯费不应计入工资性收入,因为住房补贴是公司提供的福利,手机通讯费则是按规定报销的,不属于工资性收入的范畴。同时,经济补偿金应根据实际工资性收入计算,而不是应发工资减去社会保险金、公积金和税收后的所得。因此,章宏要求以应发工资计算,并将房补和手机通讯费计入其中是不正确的。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转型升级应提前告知职工
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如何对待职工权益的问题。企业需提前告知职工转型升级的原因、时间等,遵守告知义务;劳动合同在转型后继续有效,企业不得擅自降低职工薪酬待遇;裁员需遵守程序,经济补偿的计算以职工应得工资为基础。此外,对特殊职工如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女职
-
什么是计件工资制度
计件工资制度的概念及具体操作方式。该制度根据完成的工作数量支付报酬,包括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等多种形式。对于是否包含加班费,文章指出,按照标准工时制度计发工资的通常采用计时工资制度。对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计算需根据
-
四者概念的区别
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和工资、薪金所得五个概念的区别。这些概念在概念范畴、法规依据、使用范围以及适用主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总额指单位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职工薪酬则包括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工资、薪金总额和
-
辞退裁员补偿金怎么算
辞退裁员补偿金的计算方式和影响因素。补偿金计算主要依据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并考虑工作年限。在事业单位,辞退补偿还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定。补偿金额因地区法律法规差异和具体情况而异,发达地区补偿标
-
辞退裁员补偿多少钱合适
-
辞退裁员补偿多少钱一个月工资呢
-
劳动法辞退工资结算是怎么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