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抢劫罪的成立及界定,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抢劫罪的主要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因此应以行为人是否占有公私财物为标准来界定抢劫罪的成立。
另一种观点认为抢劫罪不仅侵犯财产权利,还侵犯人身权利,且人身权利应被视为主要权利。因此,即使未能抢到财物,但给当事人的人身造成危害,也应被认定为犯罪既遂。
还有人认为,区分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应基于财物的获取与否以及对他人的重伤或死亡。如果未能抢到财物,但致人轻伤,应被认定为抢劫未遂。
另一种观点认为,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应基于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是否齐备来进行区分。而结果加重犯或情节加重犯,只要具备法定的加重结果或情节,即视为齐备了所有构成要件,成立既遂。根据这种观点,应区分普通抢劫罪、转化型抢劫罪和加重抢劫罪三种情况。
关于转化型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定,存在两种主要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转化型抢劫罪应按照刑法第263条规定的一般抢劫罪处罚,其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应与一般抢劫罪相同。
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即可视为转化型抢劫罪既遂,即转化型抢劫罪不存在未遂的情况。
如果将这种情况认定为既遂,将出现以下后果:在普通抢劫的情况下,采用暴力手段未能获得财物,一般只能视为抢劫罪的未遂。然而,在转化型抢劫罪中,将其视为既遂处理,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转化型抢劫罪的危害性和危险性不至于超过普通抢劫罪。
综上所述,对于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定,行为人是否控制被害人是成立的关键,而不要求行为人一定要取得财物。如您对法律问题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
单位返聘退休人员是否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相关规定,退休人员不属于劳动者范畴,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可以与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如果用人单位在合同到期后未能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继续雇佣退休人员,则需承担相应责任。
单位拆迁退休返聘人员的补偿问题。补偿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工作合同或协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退休返聘人员与单位之间通常为劳务关系,可能不能享受所有依照劳动法划分的权利和利益。但单位在拆迁时应保护员工的正当权益,并提供合理公平的经济赔偿或安置方案。拆迁补偿应公
退休返聘的员工合同是有效的,但需要签订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退休返聘人员不享受带薪年休假。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带薪年休假适用于受这两个法律调节的主体,而退休返聘人员不适用。退休返聘人员一般与单位形成劳务关系,不需要购买社保。退休返聘人员的收入需要按
退休返聘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被认定为劳务关系,因此他们不能申请工伤认定和工伤赔偿,但可以申请人身损害赔偿。对于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也被视为劳务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