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限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该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与了解该单位商业秘密或对该单位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限制条款。
具体来说,竞业限制是指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用人单位和了解本单位商业秘密或对本单位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劳动者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在从事同类业务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行从事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业务。
限制的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不得超过两年。竞业限制条款是劳动合同中的一项延迟生效条款,即在劳动合同的其他条款的法律约束力终止后,该条款开始生效。
1. 当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时,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如果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应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2. 当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时,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除非另有约定,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或劳动者已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后,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3. 当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时,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如果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向法院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
4. 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在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5. 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并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按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竞业限制期限最长为两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竞业限制适用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和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但约定的竞业限制不得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受竞业限制约定的人员到从事与本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自行开业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争关系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甲乙双方关于乙方在任职期间及离职后关于保密及竞业限制的相关条款。明确了秘密信息的定义,包括甲方未公开的商业秘密、技术信息和财务信息等。乙方需严格保守这些秘密信息,违反则需承担违约责任。保密期限自协议签署之日起至双方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后一定年限内有效。
负有竞业限制的员工的举证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员工在提出竞业限制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包括竞业限制协议和履行情况等证据。用人单位掌握相关证据时应当提供,否则承担不利后果。申请仲裁时需提交书面申请或口头申请,并遵守竞业禁止期限规定,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原告与被告之间劳动纠纷的仲裁裁决。裁定书中涉及了原告与被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竟业禁止条款的有效性争议、适用劳动合同法的争议以及违约金的裁定等内容。仲裁委员会认为《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中的部分条款违反法律规定,判定协议中的部分条款
竞业禁止协议的目的、范围及具体条款。竞业禁止旨在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协议内容包括禁止劳动者在新单位从事竞争业务、禁止兼职或任职于竞争企业、禁止自行组织竞争公司、规定经济补偿和违约责任等。根据劳动法规定,竞业限制适用于特定人员,期限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