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厂方不支付工伤员工的医疗费用时,工伤员工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工伤员工可以要求仲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此外,工伤员工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满意,工伤员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工伤保险事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仲裁申请期限为60天。如果仲裁申请超过60天,仲裁机构可以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决、决定或通知。然而,如果当事人不服该决定,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会受理该案件,除非已经超过仲裁申请期限且没有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
因此,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应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只有在没有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会驳回因超过60天仲裁时效导致仲裁机构不予受理的案件的诉讼请求。工伤员工在申请仲裁时要注意把握申请期限,确保及时提出申请。
原告起诉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原告提出诉讼请求包括无需支付被告加班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和无需支付年度年终奖。事实和理由是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错误的,被告是原告的高级管理人员,签订了不定时工作协议,且当地未出台相关规定,因此不应支付加班工资。同时,
工伤死亡认定的法律程序。首先介绍申请工伤死亡认定时的受理条件和材料要求,然后详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审查流程和决定。接着提及对于认定结果有异议时的复议和诉讼途径。最后阐述了工伤致死的赔偿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内容和
劳动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期限及相关规定,指出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通常为30天。文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以及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其中,开除、除名、辞退职工以及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情况是产生劳动纠纷的重要原因。
工地上工伤的赔偿方式。在工地上发生工伤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并根据结果确定赔偿金额。文章列举了工伤的情形和视同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职业病等。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步骤和申请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