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主体 > 违约损害赔偿损益相抵原则的适用及其法律效果

违约损害赔偿损益相抵原则的适用及其法律效果

时间:2024-01-07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0412

损益相抵规则在合同法中的遗漏及其适用问题

损益相抵是限定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一个重要规则,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合同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尽管合同法试拟稿第85条曾规定受损方因对方违约而获得利益时,应当扣除所获得的利益,但最终该规定被删除了。由于审判实践中存在不统一的做法,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损益相抵规则进行明确的规范。

损益相抵的法理依据及其适用标准

损益相抵,又称损益同销,是指当赔偿权利人基于同一赔偿原因获得利益时,应将所受利益从所受损害中扣除以确定损害赔偿的范围。损益相抵的法理依据主要有利益说和禁止得利说,其中禁止得利说被广泛认可。禁止得利说认为,赔偿应当与损害大小一致,被害人不应因损害赔偿而比损害发生前更加优越。因此,当受害人因同一赔偿原因既受有损害又获得利益时,只需计算损害与利益之间的差额作为损害赔偿的数额。

损益相抵的适用要件包括:损害赔偿债已经成立、受害人受有利益、损害事实和利益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判断因果关系时,最初的理论限定于损益同源,即损害与利益必须基于同一造成违约的事实发生。然而,实践中发现这一规则概念过于狭隘,因此逐渐被相当因果关系说所取代。相当因果关系说认为,只要损害与利益之间存在相应的因果关系,即可适用损益相抵规则。

损益相抵规则的具体适用情形

在具体适用损益相抵规则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形:

1. 应予扣除的利益:

  • 中间利息:当违约人一次性支付所有损害赔偿款时,应扣除未到期的中间利息。
  • 减少的税务责任:如果违约导致受害人实际税务责任减少,应扣除这部分利益。
  • 商业保险金:如果受害人购买了商业保险,损害赔偿请求不得扣减,但如果保险公司理赔后产生代位请求权,赔偿义务人可以主张扣除。
  • 社会保险金:劳灾补偿具有代替雇主承担侵权责任的功能,因此应予以相抵。
  • 以新替旧:损害赔偿所应填补的是实际损失,超过实际损害的部分应予以扣除。
  • 毁损物件的残余价值:如房屋毁损后剩余的可用零件,应从损害额中扣除。
  • 原应支付的免费费用:因损害事故而免于支付的进一步费用,应予扣除。
  • 因损害事故而获得的利益:如赛马时骑手策马致死却因而获得奖金。

2. 不得扣减的利益:

  • 赠与财物:基于同情、帮助或其他原因赠送给受害人的财物不得扣减。
  • 继承利益:基于违约损害事实的发生为继承开始条件的利益不得扣减。
  • 法律规定的福利:基于同一违约损害事实而发生的抚恤金、退休金、新的扶养义务人等利益不得扣减。
  • 因损害事件而获得的环境利益:如因伤害而被免除兵役义务的利益不得扣减。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情况中有些是基于侵权损害赔偿的情形,但同样可以参考于违约损害赔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指出在网络空间中无法像对待物理空间那样划分领域,从而引发法院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文章提到原告就被告原则在网络空间的困境,以及合同签订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在电子商务合同中,由于交易产品的特殊性,如在线信

  •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冲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冲突问题。电子商务的虚拟性、无纸性和国际性特征对传统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带来挑战,引发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中的税收管辖权。一方面,网络贸易削弱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另一方面,居民税收管辖权也受到冲击。为了解决

  • 网络市场的特点

    网络市场的特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营销具有跨时空性、交互性和多媒体性。跨时空性表现在企业能够以较低价格在全球范围内营销,无国界、开放的特点让市场更加广泛;交互性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实时双向沟通,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多媒体性则能让营销人员以多种形式

  • 房屋租赁合同违约责任的法律解析

    完全赔偿原则是指违约方应对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负责赔偿,包括现实财产减少和履行利益。合理预见原则规定了赔偿额应相当于违约造成的损失和可获得的利益,但不能超过预见到的损失。减轻损害原则要求受害人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否则应对扩大部分负责。损益相抵原

  • 植物人后续护理费的赔偿方式
  • 违约时精神损害如何赔偿
  • 合同欺诈的损害性赔偿的条件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