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公布的《劳动合同法(草案)》,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计算方式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按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国外劳动法律通常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根据员工已工作年限的长短计算,这与我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一致;另一种是参照未能履行部分的合同年限来计算。例如,如果劳动合同期限是五年,但只履行了一年就解约,那么可以按照尚未履行的四年时间来确定赔偿标准。
这两种算法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也会对不同员工的利益产生不同影响。例如,两名员工与企业签订了五年期劳动合同,甲员工已工作三年,乙员工已工作一年,当单位违法解除合同时,如果按照根据员工已工作年限计算,甲员工获得的赔偿金显然高于乙员工;如果按照参照未能履行部分的合同年限计算,结果则相反。然而,从公平、合理的角度来看,很难说履约时间较长的员工就当然应该比履约时间短的员工获得更多的赔偿。毕竟,后者的可期待利益损失相对来说也许更大,企业的违约过错程度似乎也更大一些。
为了制定更合理的规则和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律师建议《劳动合同法(草案)》可以采用更为全面而灵活的计算方法,或者说适用选择性原则。例如,可以规定劳动者有权按照已实际工作年限或者尚未履行部分的合同年限,向用人单位要求支付解约赔偿金。这将更能保护守约方的权益,提高双方信守合约的意识。
责任编辑:顾叶
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劳动合同不受影响,不需要支付补偿。但如果涉及裁员,员工有权要求经济赔偿金,赔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若新公司要求重新计算工龄并终止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相应经济补偿。整体而言,公
工伤待遇作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相关的法律流程。文章指出,工伤纠纷需先经过劳动仲裁,之后如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文章强调了工伤赔偿的诉讼时效从伤残评定之日起计算的重要性,并指出许多工伤职工因不熟悉法律法规而失去申诉机会。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
如何确定培训费用的范围,包括不同种类的培训及其相关费用,如上岗和转岗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员工是否需要返还企业培训费用的问题,指出解决此类纠纷需要遵循确定培训事实、培训费数额、劳动合同约定等原则,并介绍了《劳动合同
自动离职未签合同情况下劳动纠纷的调解方法。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劳动关系证据十分关键,包括工作证、工资记录等。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未签合同自行离职需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劳动者应收集证据,通过合理方式解决纠纷,如主张未签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