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消费者投诉受理的条件并没有明确规定投诉的损失数额。只要消费者在财产或人身方面受到损失,都可以进行投诉。消费者投诉受理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费者受到经营者之间购销方面的纠纷所导致的损失。
2. 消费者个人私下交易产生的纠纷,即非经营者之间的交易。
3. 未按照商品使用说明进行安装、使用、保管或私自拆动而导致商品损坏或人身危害。
4. 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非用于生活消费,但农民购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除外。
5. 获得的商品或服务是无偿所得或受赠送的,但赠品或免费服务作为促销活动提供的除外。
6.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已经知道存在瑕疵,但仍提出申诉。
7. 商品已超过规定的保修期或保证期限,被诉方已不再负有违约责任。
8.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超过投诉期限,即消费者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已超过一年。
9. 法院、仲裁机构或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处理过的投诉。
10. 投诉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
除了符合投诉受理条件的情况外,还存在一些不予受理的情况,包括:
1. 经营者之间的购销方面的纠纷。
2. 消费者个人私下交易产生的纠纷。
3. 未按照商品使用说明安装、使用、保管、自行拆动,而导致商品损坏或人身危害的情况。
4. 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非用于生活消费的,但农民购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除外。
5. 商品或服务是无偿所得或受赠送的,但为促销所提供的赠品、免费服务除外。
6.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而又以该瑕疵提出申诉的情况。
7. 商品超过规定保修期或保证期限,被诉方已不再负有违约责任的情况。
8. 消费者购买的商品超过投诉期限的情况(消费者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已超过一年)。
9. 法院、仲裁机构或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处理过的情况。
10. 投诉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
综上所述,消费者在投诉时需要注意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以及投诉的条件,避免投诉被不予受理。
消费者协会参与行政部门监督商品和服务的职责。消费者协会负责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参与法律法规制定,监督和检查商品和服务,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受理投诉并进行调解,进行商品和服务质量鉴定,支持消费者提起诉讼,通过媒介揭露和批评损害消费者行为等。政府应给
消费者投诉的应诉受理情况。其中规定了应受理的投诉类型,包括消费者受到损害、经营者未履行法定义务和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权益受损等投诉。同时,也明确了不予受理的投诉情形,如经营者之间购销活动纠纷、商品超过保修期和合格证期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酌情处理的情形,
消费者的知情权,包括了解商品和服务的相关信息以及消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权益保护措施。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详尽的信息,并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法律规定了商品和服务应符合的标准和要求。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助于保护其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
“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即“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的相关内容。该电话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设立的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的电话号码,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并得到了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文章详细介绍了拨打方法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提醒消费者在维权时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