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工资福利 > 劳动关系解除赔偿的法律规定

劳动关系解除赔偿的法律规定

时间:2024-07-16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2919

劳动合同法第46条: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规定,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若劳动者依法行使该权利,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36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40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依法行使该权利,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41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依法行使该权利,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44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一项的规定,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并续订劳动合同,否则劳动者有权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六)依照本法第44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四项和第五项的规定,若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有权终止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其他情形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38条: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若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若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若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且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五)因本法第26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一款的规定,若劳动合同因特定情形无效,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者还可以根据其他情形解除劳动合同。

若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法第36条: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40条:无过失性辞退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若劳动者因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若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院对父子关系的宣判断绝

    中国法律关于父子关系的规定。法院无法断绝基于血缘关系的父子关系,但如果是基于收养关系的父子关系,法院可解除收养关系。法律规定了父母与子女的义务,并禁止婴儿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行为。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而《中华人民共

  •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辞职后工资被扣怎么处理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辞职后工资被扣的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建立劳动关系和发放工资的基本规定,然后给出了几种解决途径,包括与老板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和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等。同时,提到了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时效和证据问题。另外,简要介

  • 在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

  • 公司不支付工资,劳动仲裁申请及赔偿要求

    公司不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申请劳动仲裁及要求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扣留劳动者工资,如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电话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包括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支付

  • 导致监护关系终止的情形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隐患和风险
  • 婚姻自由的法律意义
劳动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