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豁免权,全称为外交代表的管辖豁免权,是指一国派驻外国的外交代表享有的特殊权利和优待。这些外交豁免权旨在确保外交代表能够正常履行职责,并根据国际法和协议的规定,在各国之间互相给予。
根据国际法和协议的规定,外交豁免权包括司法管辖豁免、诉讼豁免和执行豁免。司法管辖豁免指的是外交代表和外交使团在驻在国的司法管辖权的豁免。具体而言,驻在国不得对使馆的财产和档案进行侵犯,也不能采取行动或实施法律程序。此外,驻在国人员也不能进入使馆进行任何行动。
诉讼豁免是指外交代表和外交使团在驻在国的诉讼程序的豁免。根据外交豁免权,驻在国的司法机关不能对外交代表进行诉讼程序、审判或执行处分。外交代表的人身也不受侵犯,不能被逮捕或拘禁。
除了司法管辖豁免和诉讼豁免之外,外交豁免权还包括其他方面的豁免。例如,外交代表和外交使团可以享受通讯自由,他们的外交邮袋不受开拆或扣留。此外,使馆舍可以免缴各种捐税,使馆的公务用品可以免关税。外交代表的私人用品也可以准予进口并免关税。
除了外交代表和外交使团,还有其他人员也可以享有外交豁免权。这些人员包括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特别使团团长以及途经或作短暂停留的驻第三国的外交人员等。
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员在享受特权和豁免的同时,也对驻在国负有一定的义务。根据国际法的规定,这些人员应当遵守驻在国的法律规定,不干涉驻在国的内政,并且不滥用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特别是,他们不应将使馆馆舍作为与国际法不相符的用途。此外,这些人员也不得在驻在国从事与私人利益相关的专业或商业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外交代表以私人名义从事商务或其他经营活动而引起诉讼,该外交代表不能请求获得管辖豁免。
外国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追究问题。我国刑法规定了属地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等原则,对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或领域外犯罪的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我国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以及国内立法涉及的问题。对于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情况,即使经过外国审判,
中国关于律师作证豁免权的争议和现状。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律师已获一定程度豁免权。通过律师职责规定、保守职业秘密的义务以及在证人制度中的地位等方面体现。然而,仍存在法律规定不完善、证人拒绝作证权缺乏、包庇罪责不明确以及在不同案件中证人身
联合国宪章与国际人权宪章的人权内容及其影响。联合国宪章序言宣布了保护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的信念,但其人权条款并不能直接构成会员国的义务。国际人权宪章包括《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这些文件为人权领域提供了法律基础并产生了
中国人权法制建设的重要使命和系统工程。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国际人权法在中国人权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加快人权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的人权保障水平,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