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豁免权,全称为外交代表的管辖豁免权,是指一国派驻外国的外交代表享有的特殊权利和优待。这些外交豁免权旨在确保外交代表能够正常履行职责,并根据国际法和协议的规定,在各国之间互相给予。
根据国际法和协议的规定,外交豁免权包括司法管辖豁免、诉讼豁免和执行豁免。司法管辖豁免指的是外交代表和外交使团在驻在国的司法管辖权的豁免。具体而言,驻在国不得对使馆的财产和档案进行侵犯,也不能采取行动或实施法律程序。此外,驻在国人员也不能进入使馆进行任何行动。
诉讼豁免是指外交代表和外交使团在驻在国的诉讼程序的豁免。根据外交豁免权,驻在国的司法机关不能对外交代表进行诉讼程序、审判或执行处分。外交代表的人身也不受侵犯,不能被逮捕或拘禁。
除了司法管辖豁免和诉讼豁免之外,外交豁免权还包括其他方面的豁免。例如,外交代表和外交使团可以享受通讯自由,他们的外交邮袋不受开拆或扣留。此外,使馆舍可以免缴各种捐税,使馆的公务用品可以免关税。外交代表的私人用品也可以准予进口并免关税。
除了外交代表和外交使团,还有其他人员也可以享有外交豁免权。这些人员包括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特别使团团长以及途经或作短暂停留的驻第三国的外交人员等。
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员在享受特权和豁免的同时,也对驻在国负有一定的义务。根据国际法的规定,这些人员应当遵守驻在国的法律规定,不干涉驻在国的内政,并且不滥用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特别是,他们不应将使馆馆舍作为与国际法不相符的用途。此外,这些人员也不得在驻在国从事与私人利益相关的专业或商业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外交代表以私人名义从事商务或其他经营活动而引起诉讼,该外交代表不能请求获得管辖豁免。
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定义、范围及意义。这些权利旨在保护外交代表及相关人员在履行职务时的权益,包括人身和住所不受侵犯、免受行政和司法管辖等特权。特权和豁免权的适用对象包括外交代表、使馆行政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国际会议的外国代表等也享有这些权利。这些权利有助
《世界人权宣言》的法律影响,虽然其并非强制性国际公约,但它为后续的两份联合国人权公约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并在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讨论了宣言中的争议性条款,如关于死刑和监禁刑罚的观点。尽管存在争议,但许多学者、律师和法庭仍经常引用宣言条款来支持立场。
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法律规定。外交人员和某些外国组织代表享有不可侵犯权、司法豁免权等特权。我国法律规定了针对享有这些特权的外国人员、组织在某些情况下的民事管辖权。另外,还涉及民事诉讼时效和管辖异议复议的相关内容。
外交豁免权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包含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外交豁免权是各国授予外交代表的外交特权,旨在方便其履行职务。包括使馆财产和档案不受侵犯、外交邮袋不受开拆或扣留等。除外交代表外,其他特定人员也享有此权利。但外交代表若以私人名义从事商务等活动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