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免权的必要性
1、是维护宪法权威保护公民权利的需要。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是宪法规定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必须担负的神圣职责。在刑事诉讼中建立与完善豁免权是保障宪法实施的有效手段。
2、是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需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写入宪法的纲领性目标,而法治国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严格依法办事,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赋予律师充分的履行职责的权利与保障,建立律师豁免权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条件之一。
3、是履行国际法义务的需要。中国1997年和1998年先后签署人权两公约,并于2001年3月批准了其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A公约),根据“条约必须遵守”这一国际法古老准则以及中国政府在加入各公约时承诺,对已批准的公约,应清理国内现有法律,并加快实施。对已批准签署但尚未批准的公约,应加快最高立法机构相关程序。应尽快建立与完善豁免权制度,确保在诉讼中程序公正、司法公正。
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权的内容
1、司法管辖豁免。除非一国家明示同意其他国家不得受理以该国家为被告或以该国家的财产为标的的诉讼。
2、诉讼程序豁免。一国家放弃司法管辖豁免,主动向其他国家的法院起诉或自愿在其他国家的法院应诉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的法院未经该国同意不得对该国或其财产采取诉讼程序上的强制措施。
3、强制执行豁免。即使一国家放弃司法管辖豁免,主动向其他国家的法院起诉或自愿在其他国家的法院应诉,其他国家的法院未经该国同意不得依其判决对该国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权
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权含义在国际民事交往中,一个国家及其财产享有不受其他国家管辖与执行措施的权利。
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定义、范围及意义。这些权利旨在保护外交代表及相关人员在履行职务时的权益,包括人身和住所不受侵犯、免受行政和司法管辖等特权。特权和豁免权的适用对象包括外交代表、使馆行政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国际会议的外国代表等也享有这些权利。这些权利有助
《世界人权宣言》的法律影响,虽然其并非强制性国际公约,但它为后续的两份联合国人权公约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并在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讨论了宣言中的争议性条款,如关于死刑和监禁刑罚的观点。尽管存在争议,但许多学者、律师和法庭仍经常引用宣言条款来支持立场。
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法律规定。外交人员和某些外国组织代表享有不可侵犯权、司法豁免权等特权。我国法律规定了针对享有这些特权的外国人员、组织在某些情况下的民事管辖权。另外,还涉及民事诉讼时效和管辖异议复议的相关内容。
外交豁免权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包含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外交豁免权是各国授予外交代表的外交特权,旨在方便其履行职务。包括使馆财产和档案不受侵犯、外交邮袋不受开拆或扣留等。除外交代表外,其他特定人员也享有此权利。但外交代表若以私人名义从事商务等活动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