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法与海事公约的关系有哪些
时间:2024-08-28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IMO海事公约的关系
一、《海洋法公约》条文有关“主观国际组织”的指代
根据《海洋法公约》的条款,尽管只有一处明确提及了国际海事组织(IMO)(附件Ⅷ第2条),但该公约的多项条款提及了指定海上安全、航行效率、防止和控制船舶和倾倒引起的海上污染事项方面的航运规章和标准的“主管国际组织”。根据IMO的全球性职责,以单数表示的“主管国际组织”均专指IMO。
二、《海洋法公约》与IMO海事公约之间的关系
《海洋法公约》被认为是一项“总共约”,因为其大多数条款是综合性的,需要通过其他国际协议的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规定来执行。这种特征在《海洋法公约》的一些条款中具体表现为要求缔约国“考虑”、“符合”或“实施”由“主管国际组织”(IMO)制定的有关国际规则和标准。这些国际规则和标准在该公约中被表述为“使用的国际规定和标准”、“国际上认为课标则、标准和建议的做法和程序”、“国际上广泛接受的规则和标准”、“国际上广泛接受的规则”、“使用的国际文件”或“国际上广泛接受的规则、程序和做法”。
三、《海洋法公约》与IMO公约的一致关系
适用IMO公约应遵循《海洋法公约》第311条和第237条的规定。第311条规定了《海洋法公约》与其他公约和国际协议之间的关系。第237条具体规定了《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关于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公约之间的关系。根据第322(2)条的规定,《海洋法公约》不改变缔约国根据《海洋法公约》相符合的而且不影响其基本原则的适用的其他公约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只要具备与《海洋法公约》基本原则相符合的这项基本条件,《海洋法公约》其他条款明示许可或保持的国际协定也不受影响(第311(5)条)。根据第237(1)条的规定,《海洋法公约》第Ⅻ部分的规定不影响各国根据先前缔结的关于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特别公约和协定所承担的特定义务,也不影响为了执行《海洋法公约》所载的一般原则而可能地界的协议。该条第2款进一步规定,各国根据特别公约所承担的关于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特定义务应依符合《海洋法公约》一般原则和目标的方式履行。《海洋法公约》中的一些条款所反映的原则与《海洋法公约》之前通过的IMO公约和建议中包含的原则是一致的。在这方面,应提及涉及海上碰撞、海上人员搜救、分道通航制、为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行使港口国管辖权、油污损害的责任和赔偿以及防止海上事故引起污染的措施的条款,两部公约是不冲突的。通过参加海洋会议,IMO秘书处确保自1973年以来通过的IMO条约与《海洋法公约》之间没有重复现象,并确保其一致性和符合性。在某些情况下,通过IMO条约中包括特定的条款,进一步加强了这种一致性。这些特定条款规定本条约将不损害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对海洋以及沿海国和船旗国的管辖权的性质和范围所提出的要求和法律上的意见。因此,通过确保IMO全球性立法活动与海洋法拟订中的进展不重复,法律确定性得到了加强。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控股子公司的股权要求
控股子公司股权要求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指出控股子公司指其公司出资或股份的50%以上被另一家公司控制的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享有对控股子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和监督管理的权利,并负有指导、监督和提供相关服务的义务。关联关系涉及到公司管理层与
-
股东公司股权怎么分配
股东公司股权的分配问题,指出股权分配应基于股东对公司的贡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未来规划以及股东间的合作关系和信任程度等因素。另外,肇事逃逸后保险公司是否理赔需视具体情况而定。最后,公司上市后股东的股票卖出时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通常
-
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法律的规定。实际控制人是指不是公司股东但能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其他安排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依据《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三款,用法律保护自己至关重要,通过法律咨询可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避免和解决纠纷风险。手律平台提供便捷的法律
-
母公司和总公司有哪些区别
母公司和总公司的区别。母公司是基于股份占有或控制协议对子公司进行实际控制的主体,总公司则是设立分公司以获取更大利润的主体。两者在概念和法律地位上有所不同,总公司具有法律概念,分公司则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同时,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基于股份的占有或特
-
工程监理的行为主体都有谁
-
患者遭受损害可以推定医院有过错的情形
-
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的工作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