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辞退解雇 > 解析企业裁员的程序与流程

解析企业裁员的程序与流程

时间:2024-08-08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4498

经济性裁员的定义和范围

经济性裁员是指在用人单位面临破产或生产经营困难时,为改善经营状况而大规模辞退员工的行为。法律允许用人单位采取经济性裁员作为克服经营困难的合法手段。然而,裁员涉及到被裁员工的合法权益,因此为了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益,法律对经济性裁员进行了适度的限制。

经济性裁员的限制条件

首先,只有濒临破产、被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面临严重经营困难的用人单位,且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的企业,才能进行经济性裁员。此外,在上海市,实施经济性裁员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在停止招工、清退各类外聘人员、停止加班加点和降低工资四项措施后,企业仍未好转才能进行裁员。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

对于符合经济性裁员条件的用人单位,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裁减人员:

  1. 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与生产经营状况相关的资料。
  2. 提出裁减人员方案。
  3. 征求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 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
  5. 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并按照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有企业裁员的法律规定

    国有企业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方式调整或破产重整等情形下,可以进行裁员。裁员条件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员顺序有优先留用人员。国有企业裁员需遵循提前说明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等程序。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发展历程。旧法存在局限性和不足,经过修订形成了新法。新法旨在规范企业破产程序,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并引入重整制度,使破产法成为企业复兴的法律工具。旧有破产含义已随时代变迁,现代定义更强调无力清偿债务的状态而非法律后

  •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程序及和解协议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程序及和解协议的详细流程。文章介绍了整顿申请的提出、和解协议草案的提出和讨论通过、整顿方案的制定、企业整顿情况的监督以及整顿结果的裁决等方面的内容。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通过和解协议避免破产程序,如企业按协议执行,可恢复

  • 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

    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裁员条件包括用人单位濒临破产、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等情况下可以进行裁员,并需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困难企业标准。裁员程序包括提前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经济补偿金等步骤。

  • 项目融资后公司破产的法律程序
  •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
  • 个人债务集中处理的法律解释
劳动保障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