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管辖权是指仲裁机构或仲裁庭根据法律规定,在当事人约定的特定情况下对特定争议享有审理和裁决权的能力。这是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或仲裁庭对特定国际商事争议进行审理和做出有约束力裁决的基础。
管辖权异议是指对仲裁机构或仲裁庭行使审理案件和做出裁决权力的提出抗辩,以否定仲裁机构或仲裁庭的管辖权。管辖权问题是仲裁程序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对仲裁庭和当事人都至关重要。它是仲裁程序进行的基石和前提条件。如果管辖权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即使裁决书已经作出,也可能被法院撤销或拒绝执行。
根据异议所针对的对象,管辖权异议可分为针对仲裁机构的管辖权异议和针对仲裁庭的管辖权异议。前者只可能发生在机构仲裁中,后者既可能发生在机构仲裁中,也可能发生在临时仲裁中。
根据所提出的异议是否涉及仲裁管辖权的根本问题,管辖权异议可分为部分异议和完全异议。部分异议是指对提交给仲裁庭的仲裁请求或反诉请求中的某些问题是否属于仲裁管辖范围提出质疑。完全异议是指从根本上否定仲裁机构或仲裁庭行使有关仲裁活动的权力。
根据所提出的管辖权异议的内容,管辖权异议可分为仲裁庭根本无管辖权的异议和仲裁庭行使管辖权不当的异议。前者是指当事人认为仲裁庭根本没有管辖权,可能是因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协议无效等原因。后者是指仲裁庭虽然具有管辖权,但在行使管辖权时存在问题,例如超越管辖权或裁决未解决当事人提交的全部争议,即超裁和漏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
仲裁庭自裁管辖权原则,是现代商事仲裁的重要原则之一。它的核心意思是,仲裁庭有权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作出裁定,而不需要事先的司法决定。它对于法院在介入仲裁庭管辖权决定的时间和条件上作了合理的分配和严格的限制。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在法院对仲裁庭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