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的司法审查包括撤销仲裁裁决和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两个方面。在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中,对外国仲裁裁决的监督,法院地国通常只能选择承认与执行或者拒绝承认与执行,而无权撤销仲裁裁决。在启动司法审查的主体上,仲裁裁决的当事人自然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然而,案外第三人是否有权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争议。
在强调仲裁机构独立性和仲裁裁决终局性的前提下,权衡当事人意思自治与保护案外人利益乃至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可以生动地反映司法与仲裁之间关系的变化状况。
2002年11月14日,某化纤公司与某投资公司达成协议,确认承担某化纤联合总公司欠投资公司的300万美元债务,并约定将该债务纠纷提交仲裁解决。投资公司于2002年11月15日向我国某地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之后,化纤公司与投资公司分别于2002年11月22日和11月29日达成两份协议,其中包括化纤公司对投资公司的债务承认以及以房产作价抵偿等内容。
仲裁委员会根据上述协议作出仲裁裁决,裁决确认了化纤公司与投资公司达成的协议书的合法有效性,并要求化纤公司清偿债务并支付仲裁费用。投资公司随后以化纤公司未履行仲裁裁决为由,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此期间,化纤公司与投资公司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同意按照协议书的规定履行债务,并将持有的某线业有限公司的股权交由投资公司处置。
2004年7月20日,人民法院在执行**高新公司与化纤公司信用证纠纷一案时,化纤公司表示已无财产可供处理。**高新公司随后向法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理由如下:
化纤公司确认承担某化纤联合总公司欠投资公司的债务属于无效民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在化纤公司与投资公司达成协议之前,**高新公司已经起诉化纤公司要求支付其他款项。
化纤公司确认承担债务后,以两份以物抵债协议和一份执行和解协议将全部财产抵偿给投资公司,从而彻底丧失履行债务的能力,损害了所有债权人的利益。这一行为不仅属于恶意串通损害案外人利益的行为,还违反了民法通则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
仲裁裁决确认了投资公司和化纤公司达成的两份无效协议的合法有效性,而这违背了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这种裁决应当予以撤销。
综上所述,**高新公司请求撤销本案所涉仲裁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
不服仲裁一方起诉另一方时能否进行反诉的问题。民事诉讼中,原告有权变更诉讼请求并提起反诉。对于劳动仲裁结果,劳动者如不满意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可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分为劳动争议案件和其他劳动争议案件,后者在规定时间内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