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的司法审查包括撤销仲裁裁决和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两个方面。在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中,对外国仲裁裁决的监督,法院地国通常只能选择承认与执行或者拒绝承认与执行,而无权撤销仲裁裁决。在启动司法审查的主体上,仲裁裁决的当事人自然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然而,案外第三人是否有权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争议。
在强调仲裁机构独立性和仲裁裁决终局性的前提下,权衡当事人意思自治与保护案外人利益乃至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可以生动地反映司法与仲裁之间关系的变化状况。
2002年11月14日,某化纤公司与某投资公司达成协议,确认承担某化纤联合总公司欠投资公司的300万美元债务,并约定将该债务纠纷提交仲裁解决。投资公司于2002年11月15日向我国某地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之后,化纤公司与投资公司分别于2002年11月22日和11月29日达成两份协议,其中包括化纤公司对投资公司的债务承认以及以房产作价抵偿等内容。
仲裁委员会根据上述协议作出仲裁裁决,裁决确认了化纤公司与投资公司达成的协议书的合法有效性,并要求化纤公司清偿债务并支付仲裁费用。投资公司随后以化纤公司未履行仲裁裁决为由,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此期间,化纤公司与投资公司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同意按照协议书的规定履行债务,并将持有的某线业有限公司的股权交由投资公司处置。
2004年7月20日,人民法院在执行**高新公司与化纤公司信用证纠纷一案时,化纤公司表示已无财产可供处理。**高新公司随后向法院提出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理由如下:
化纤公司确认承担某化纤联合总公司欠投资公司的债务属于无效民事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在化纤公司与投资公司达成协议之前,**高新公司已经起诉化纤公司要求支付其他款项。
化纤公司确认承担债务后,以两份以物抵债协议和一份执行和解协议将全部财产抵偿给投资公司,从而彻底丧失履行债务的能力,损害了所有债权人的利益。这一行为不仅属于恶意串通损害案外人利益的行为,还违反了民法通则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
仲裁裁决确认了投资公司和化纤公司达成的两份无效协议的合法有效性,而这违背了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第三款的规定,这种裁决应当予以撤销。
综上所述,**高新公司请求撤销本案所涉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缺陷和实体错误。形式缺陷指裁决不符合某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要求,例如未明确标注必要信息或未采用书面形式等。不同国家对于形式缺陷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撤销裁决的理由,而多数国家则允许仲裁庭进行修正。实体错误则
学生遭受套路贷反被仲裁的法律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相关规定,当事人可申请撤销不当裁决。套路贷常见手法包括阴阳合同、高额违约金和环环相套的诈骗手段,使借款人陷入债务困境。遭遇此类情况,需警惕并寻求法律帮助。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时的应对策略。劳动者在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争议中,或对执行劳动标准引发的争议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撤销裁决。仲裁裁决被撤销后,当事人可再次提起诉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