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仲裁的修改与完善

时间:2024-09-27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541
中国仲裁法虽然采用了双轨制,但有关国际仲裁的规定太过简单,且视角单一。首先,仲裁法第七章的标题应改为“国际仲裁的特别规定”。通常认为,广义的“国际”一词涵盖“涉外”,但“涉外”一词无论如何不等于“国际”,喜用“涉外”似乎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立法领域的中国特色。而其他国家的仲裁法在规定国际仲裁事项时,鲜有使用“涉外仲裁”这一术语。仲裁法仅提及“涉外”仲裁,使得中国的仲裁制度似乎国别性太强,不利于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国际化。其次,关于国际事项的仲裁裁决的执行或撤销的审查条件,应增加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也就是说,仲裁法在此点上应全面准用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而不仅仅是准用该条的第一款。在国际私法上,弱化公共秩序条款的作用是近年来较明显的势头,但这并不等于应该完全放弃公共秩序这道安全阀,1994年仲裁法第七十、七十一条在此点上存在漏洞。

关于国际仲裁的法律规定

1. 仲裁协议准据法的规定

仲裁协议作为一种合同,应当适用一般合同法律适用原则,无需特别规定。然而,许多国家的仲裁立法,如中国1994年仲裁法,未单独规定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基层法院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以及仲裁法实施后的实践,缺乏明确的仲裁协议准据法常常导致法院无法确定适用法律或将其作为竞争管辖权的借口。

近年来,中国最高法院已将仲裁地法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这是一种进步,但尚不够完善。未来的仲裁法应规定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或在无此选择时,仲裁地法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此外,应采用类似瑞士的“尽量使其有效原则”,为仲裁协议规定多种可适用的准据法,以尽可能实现当事人的仲裁意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也采纳了这一做法。

2. 当事人选择仲裁程序规则及确定仲裁程序准据法的自由

在国际仲裁中,几乎所有国家的实践都允许当事人在不违反强制法律的情况下自由选择仲裁程序和确定仲裁程序准据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自1998年以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的仲裁规则。

仲裁的契约性使其与诉讼不同,当事人不仅在实体问题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而且在程序问题上也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种双重当事人自主权是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的重要特点,也是自由经济的必然结果。为了使中国内地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仲裁中心,未来的仲裁法有必要赋予当事人选择仲裁程序规则和仲裁程序准据法的自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涉外及商事纠纷的仲裁机构

    中国涉外及商事纠纷的仲裁机构,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前者主要处理涉及契约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后者则主要处理海事方面的争议,如船舶救助、碰撞、经营等争议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损害的争议。两个机构均为我

  • 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法律背景及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裁决的执行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裁决的执行条件。根据法律,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需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在人民法院得到执行。主要包括合同中有仲裁条款或书面仲裁协议、得到指定仲裁员或通知、符合仲裁规则的组成或程序、裁决事项在仲裁协议范围内且仲裁机构有权仲裁。不满足这些

  • 涉外仲裁应该怎么选择仲裁庭

    选择在本国的常设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双方当事人在订立仲裁协议时,一般都会力争将争议提交本国的常设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这样做除了便于仲裁和对本国的常设仲裁机构可以信任的因素外,更重 要的是当事人对本国的仲裁机构比较熟悉。除适用国际公约外,参考国际惯例也是仲裁

  • 三方之间买卖合同纠纷怎么认定
  • 山东省威海船厂诉SCHOELLER控股有限公司确认无船舶买卖合同关系
  • 我国法院和涉外仲裁机构的裁决在国外怎么执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