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协议作为一种合同,应当适用一般合同法律适用原则,无需特别规定。然而,许多国家的仲裁立法,如中国1994年仲裁法,未单独规定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基层法院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以及仲裁法实施后的实践,缺乏明确的仲裁协议准据法常常导致法院无法确定适用法律或将其作为竞争管辖权的借口。
近年来,中国最高法院已将仲裁地法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这是一种进步,但尚不够完善。未来的仲裁法应规定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或在无此选择时,仲裁地法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此外,应采用类似瑞士的“尽量使其有效原则”,为仲裁协议规定多种可适用的准据法,以尽可能实现当事人的仲裁意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也采纳了这一做法。
在国际仲裁中,几乎所有国家的实践都允许当事人在不违反强制法律的情况下自由选择仲裁程序和确定仲裁程序准据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自1998年以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的仲裁规则。
仲裁的契约性使其与诉讼不同,当事人不仅在实体问题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而且在程序问题上也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种双重当事人自主权是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的重要特点,也是自由经济的必然结果。为了使中国内地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仲裁中心,未来的仲裁法有必要赋予当事人选择仲裁程序规则和仲裁程序准据法的自由。
仲裁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缺陷和实体错误。形式缺陷指裁决不符合某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要求,例如未明确标注必要信息或未采用书面形式等。不同国家对于形式缺陷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撤销裁决的理由,而多数国家则允许仲裁庭进行修正。实体错误则
中国涉外仲裁中的程序法律适用和实体法律适用。程序法律适用指的是仲裁机构审理争议案件时所遵循的程序性法律规范。实体法律适用则是在审理涉外争议案件时,确定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力义务关系,判定争议是非曲直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包括当事人选择仲裁实体法原则、依冲突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
网上仲裁的法律问题,包括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理论上的困惑。文章重点讨论了网上仲裁协议的形式有效性问题,以及电子传输方式下的仲裁协议是否符合传统仲裁要求。随着网络交易的增加,对电子文书如电子合同、电子提单和电子仲裁协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