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陈*棋昨日在「香港-内地商会联席会2003年经贸研讨会」上表示,随着香港与内地的商贸活动增加,涉及两地的诉讼案件也在不断增加。然而,涉及港商在内地仲裁案件的胜诉后,执行裁决却面临困难。
葛*军在同一场合上表示,他同意内地仲裁存在执行难的问题,这是导致涉外仲裁率偏低的重要原因。根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全国法院执行的案件中,涉外仲裁案件仅占617个,比率为万分之2.4;2001年涉外仲裁案件的比率也在万分之2左右;而今年预计涉外仲裁案件的比率更低,仅约为300件左右。
葛*军继续称,内地法院存在仲裁或诉讼执行难的问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包括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人治色彩较浓、民众法律意识薄弱、政策调整、法律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
葛*军表示,目前内地正在对仲裁或诉讼的执行进行改革,例如由上级法院执行地方法院的仲裁或判决,或由其他地方法院执行相关的仲裁或判决,以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
对于今后仲裁的出路和发展趋势,葛*军指出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党*捷也在同一场合上指出,港资企业在内地涉及劳动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四种方式解决。
对于港资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淡旺季工人工时问题,党*捷表示可以通过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综合计算工时来解决。
中国涉外及商事纠纷的仲裁机构,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前者主要处理涉及契约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后者则主要处理海事方面的争议,如船舶救助、碰撞、经营等争议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损害的争议。两个机构均为我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裁决的执行条件。根据法律,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需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在人民法院得到执行。主要包括合同中有仲裁条款或书面仲裁协议、得到指定仲裁员或通知、符合仲裁规则的组成或程序、裁决事项在仲裁协议范围内且仲裁机构有权仲裁。不满足这些
选择在本国的常设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双方当事人在订立仲裁协议时,一般都会力争将争议提交本国的常设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这样做除了便于仲裁和对本国的常设仲裁机构可以信任的因素外,更重 要的是当事人对本国的仲裁机构比较熟悉。除适用国际公约外,参考国际惯例也是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