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即碰撞当事方只对因其故意或过失引起的不法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过错情况的不同,船舶碰撞可以分为各方无过失、单方有过失和互有过失三种情况。
各方无过失的碰撞是指不存在或无法证明人为因素引起的碰撞,例如由不可抗力造成的碰撞、意外事故造成的碰撞或不明原因的碰撞。在各方无过失的碰撞发生后,碰撞各方互相不负赔偿责任,损失由受害者自行承担。
单方过失碰撞指由于一方船只的过失造成的碰撞。在这种情况下,有过失的一方需承担自己的损失,并对对方的损失负担赔偿责任。
互有过失的船舶碰撞,根据各船的过失程度比例分别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无法判定过失程度的比例或过失程度相当,各方应平均负担赔偿责任。然而,如果互有过失的碰撞导致第三方人身伤亡,过失方需承担连带责任。
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后,需要确定过失方的损害赔偿问题。由于海商法未明确规定赔偿的原则、范围和计算方法,因此应适用民法和海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
船舶碰撞事故发生后,最终需要确定过失方的损害赔偿问题。这涉及到赔偿的原则、范围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由于海商法未明确规定,因此应参照民法和海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来进行适用。
了解更多关于船舶碰撞的相关法律适用问题。
了解船舶碰撞事故中的请求权问题。
了解船舶碰撞事故中请求权的时效性问题。
平行式和附带式两种刑事民事诉讼模式。平行式模式强调民事诉讼独立性,将其与刑事诉讼完全分离;而附带式模式则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民事损失赔偿问题。其中法国式立法鼓励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提出民事赔偿救济,而德国的实际操作更接近于美国模式,被害人更倾向于在刑事
我国对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采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即碰撞当事方只对因其故意或过失引起的不法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海商法对三种过失情况引起的船舶碰撞分别规定了处理方法。各方无
船舶碰撞指船舶与船舶在水上接触而发生的损害事故。海商法所指船舶碰撞,为航海船之间的碰撞。航海船与内水船的碰撞,类推适用海商法的规定。同时具备上述4个条件,便在当事人间发生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关系。过失船舶的船东,对被害船舶及旅客,按侵权行为负赔偿责任。
在统一国际海事立法的大趋势下,CMI为了解决船舶碰撞损害赔偿问题,在1985年第35届会议上提出了《确定海事碰撞损害赔偿国际公约预案》,并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制定并通过了《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里斯本规则》。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理论或原则能够普遍适用于船舶碰撞损害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