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审判监督程序 > 刑事申诉的条件有哪些

刑事申诉的条件有哪些

时间:2024-12-02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6212

刑事申诉的条件及相关材料

一、刑事申诉的条件有哪些

刑事申诉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 申诉人需提供对于生效的刑事判决不服而申诉的申诉书;
  2. 申诉人需提供该生效的刑事判决书及其相关的生效的法律文书;
  3. 申诉人需提供证明申诉的相关证据,包括:
    1. 证明原判决或者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新证据,新证据是指审判时未收集到的足以影响定案量刑的证据;
    2. 证明据以定案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证据;
    3. 证明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证据;
    4. 证明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证据;
    5. 证明审判程序不合法,影响案件公证判决、裁定的证据。

二、申诉应提交哪些材料

对刑事案件申诉,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 申诉状,其中应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申诉的请求、申诉的事实与理由;
  2. 原生效刑事判决书、裁定书,经过人民法院复查或再审的,应当附有驳回通知书、再审判决书或裁定书;
  3. 以有新的证据证明原裁判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为由申诉的,应当同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

三、刑事申诉的管辖如何确定

刑事申诉管辖是指司法机关受理刑事申诉的分工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3条的规定,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申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提出申诉。刑事申诉的管辖既指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之间受理刑事申诉的分工。然而,法律对于他们管辖范围的划分并没有明确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章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我们认为可以根据申诉主体的不同对它们的管辖范围作如下划分:

  1. 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的,由人民法院受理。被告人在原审法院是行使辩护职能的一方,刑事申诉实质上是其辩护行为的继续与延伸。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直接涉及法院原裁判是否正确,能否依法撤销或者变更的问题,由人民法院直接行使审判监督职能进行审查处理最为适宜。
  2.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申诉的,应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处理。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刑事申诉实质上是一种控诉行为,他们从控诉者的立场出发,要求追究被判决人应负刑事责任,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处理,依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最为适宜。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追究公诉案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由人民检察院实行公诉。人民检察院进行公诉,即代表国家意志,又反映被害人的愿望。同时,由于人民检察院与被害人的诉讼立场一致性,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活动以及应否依法提出抗诉,一般能取得被害人的信任。如果被害人的申诉理由不能成立,由人民检察院做说服教育工作效果更好,有利于服判息诉。

刑事申诉的条件和申诉材料的准备对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保障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性至关重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辩护词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辩护意见。首先,文章提出了关于实体上的辩护意见,指出公诉机关的指控证据不足,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的主观要件和主体要件。其次,从程序角度指出案件存在重大程序缺陷,包括证据不可采信和管辖违法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追诉时效的辩护意见,认为案

  • 不同意撤诉的处理方式

    不同时机下原告申请撤诉而被告不同意的处理方式。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法院一般会准许撤诉;而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法院宣判之前,如果被告不同意,法院有权不予准许撤诉。具体是否准许需根据案件情况和相关法律依据进行裁定。

  • 第一审的审理公开性问题

    第一审案件的审理公开性问题,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和情况,以及是否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因素,法院会决定采用公开审理或不公开审理的方式。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审理公开性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特殊情况处理。

  • 再审申请的适用范围和程序

    再审申请的适用范围和程序。再审适用于人数众多或法律关系简单的案件,如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等,当事人需向原审法院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再审申请程序包括当事人提交材料、法院审查、裁定再审或驳回申请等步骤。法律明确了再审的时效、主体和适用范围,已生效的解除婚

  • 延期开庭审理是否需要裁定?
  • 民事二审结案时间
  • 起诉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