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渡的程序一般包括请求引渡的提出、引渡的对象移交和引渡请求的审查。引渡是指一国将在其境内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引渡制度是一项国际司法协助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根据国际法,国家并没有义务必须引渡,引渡的法律依据应为含引渡条款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以及相关国内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颁布施行,为中国国内有关机关处理中外之间的引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作为引渡条件的犯罪必须是请求国和被请求国双方的法律都认为是犯罪,并且必须至少应判处一定徒刑的行为,即所谓的“同一原则”或双重犯罪原则,或至少是引渡条约上所指定的犯罪。一般来说,普通刑事犯罪、战争罪、劫机罪等可以作为引渡条件的犯罪。轻微的犯法事件,例如违警罪,不构成引渡条件。此外,一些引渡条约还专门规定了不准引渡的理由。例如,被请求缔约国的公民在被请求缔约国犯罪的情况下,根据被请求缔约国的法律,由于时效等原因不能判刑,或被请求缔约国已对引渡罪犯的犯罪作出判决或决定不起诉的情况。同时,引渡条约一般还规定不引渡政治犯、宗教犯罪和违反军法的犯罪,例如逃兵一般也不引渡。引渡罪犯的请求一般通过外交途径办理。请求一般通过引渡请求书提出,请求书由外交代表或领事代表或国家政府转达通知,并附送犯罪的证明材料。在被请求通知决定移交罪犯的时间和地点之后一定期限内,请求国必须接收,地点一般在边界适当处。一旦接收,引渡程序即完成。
出入境交通工具的边防检查程序。出境和入境的交通运输工具在离开或抵达口岸时需接受边防检查,并遵循相关规定。入境检查应在最先抵达的口岸进行,出境检查应在最后离开的口岸进行。负责人或代理单位需按规定提前报告信息,未经许可不得上下人员、装卸货物或物品。
异地抓人,一般是不可以被本地公安机关引渡回去询问的。异地立案本地抓人,不能在本地受审,只能在作案地审判,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在哪个地区犯法的要回到哪个地区审理。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
引渡的基本原则包括双重犯罪原则、罪名特定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和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一) 双重犯罪原则:是指被请求引渡人的行为,必须是请求国和被请求国都认为是犯罪,并可以起诉的行为,反之,则不能引渡。外交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符合引渡条件的裁定后,应当报
引渡就是被请求国依请求国的要求,将在本国境内而被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个人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引渡的实现,必须要在请求国与被请求国之间存在引渡条约。据统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是中国外逃犯罪嫌疑人的主要去处,因我国和这3个国家没有签订引渡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