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5日,被告某酒业有限公司向原告王某借款100万元,借款人杨某通过转账方式将款项汇至被告某酒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谢某的资金账户。同年8月2日,被告公司向原告出具借条,确认借款金额为100万元,归还日期为2012年1月19日。借条上有谢某和被告陆某的签名和印章。被告公司在2012年1月18日归还20万元后未再归还。被告陆某于2012年5月10日向原告出具借据,确认借款金额为80万元,承诺在2012年6月30日前还清。原告起诉要求被告连带偿还借款本金80万元。
汉台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原告提供了被告出具的借据原件作为证据,被告未提出答辩。根据证据,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借款合同,并已履行部分借款。被告陆某在借据上签名作为担保人,应视为其真实意思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即使没有明确约定保证方式和期间,被告陆某作为担保人应承担连带责任保证。被告陆某应对所欠借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并有权向被告某酒业有限公司追偿。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被告陆某是否应承担保证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第2款,被告陆某在借据上签名作为保证人,即使主合同中没有保证条款,保证合同仍然成立。根据《担保法》第19条,当事人未约定保证方式时,应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根据该法第26条第1款,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因此,被告陆某应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原告有权自2012年1月19日起六个月内要求陆某承担保证责任。
被告陆某辩称他在借据上签字是应原告要求,但未实际收到借款,因此借据不构成借贷关系。然而,根据《合同法》第210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在出借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原告仅持被告陆某借据要求其履行保证责任,并未主张80万元债权。被告陆某辩称未实际收到借款,但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却应原告要求出具借据,这与情理不符。因此,原告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被告陆某对所欠款项出具借据的要求是合理的,被告陆某应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以上分析,法院判决如下:
保证担保范围的法律规定及实际操作。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等,并可根据保证合同进行约定。保证人在债权转让时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但在债务转让或主合同变更时需取得其书面同意。保证范围可因主债务减少而减少,新增债务需经保证人同意担保。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汇票债务保证人的法律责任。根据《汇票法》相关规定,保证人需承担保证责任,并在汇票或粘单上记载相关事项。未记载特定事项时,有相应规定确定被保证人及保证日期。保证人的责任范围是对合法持票人的汇票权利承担保证责任,但不包括被保证人的债务因汇票记载事项欠缺而
中国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境内机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能自主对外担保的原因。对外担保包括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等,但留置和定金不包括在内。根据担保法和司法解释,某些对外担保的合同无效,如未经批准或登记对外担保、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