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5日,被告某酒业有限公司向原告王某借款100万元,借款人杨某通过转账方式将款项汇至被告某酒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谢某的资金账户。同年8月2日,被告公司向原告出具借条,确认借款金额为100万元,归还日期为2012年1月19日。借条上有谢某和被告陆某的签名和印章。被告公司在2012年1月18日归还20万元后未再归还。被告陆某于2012年5月10日向原告出具借据,确认借款金额为80万元,承诺在2012年6月30日前还清。原告起诉要求被告连带偿还借款本金80万元。
汉台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原告提供了被告出具的借据原件作为证据,被告未提出答辩。根据证据,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借款合同,并已履行部分借款。被告陆某在借据上签名作为担保人,应视为其真实意思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即使没有明确约定保证方式和期间,被告陆某作为担保人应承担连带责任保证。被告陆某应对所欠借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并有权向被告某酒业有限公司追偿。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被告陆某是否应承担保证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第2款,被告陆某在借据上签名作为保证人,即使主合同中没有保证条款,保证合同仍然成立。根据《担保法》第19条,当事人未约定保证方式时,应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根据该法第26条第1款,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因此,被告陆某应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原告有权自2012年1月19日起六个月内要求陆某承担保证责任。
被告陆某辩称他在借据上签字是应原告要求,但未实际收到借款,因此借据不构成借贷关系。然而,根据《合同法》第210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在出借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原告仅持被告陆某借据要求其履行保证责任,并未主张80万元债权。被告陆某辩称未实际收到借款,但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却应原告要求出具借据,这与情理不符。因此,原告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被告陆某对所欠款项出具借据的要求是合理的,被告陆某应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以上分析,法院判决如下:
保证担保的法律特征,包括属于人的担保范畴、保证人是第三人、保证债权不具有优先受偿权、设立程序简便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和实现债权的费用等。最后,担保人承担责任的注意事项也值得注意,包括保证方式的约定和
诉前申请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在担保期间,用作担保的实物仍可由担保人继续使用,但担保人必须书面向人民法院保证,在保全期间,对用作担保的实物,不转移、变卖、毁损、丢失,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采用保证人担保的,应当向人
在一般保证的借款合同纠纷中,保证人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代为履行偿还贷款本息及其他费用的义务。但是《担保法》第17条第3款又规定了三种例外情况:. 但从审判实践上看,除非出现借款人破产、撤销、注销、下落不明等情况,贷款人不宜仅起诉保证人,仍应将借款人作为第一被告、保
从法律效力角度,没有什么区别。担保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合同的担保条款。在一般保证的借款合同纠纷中,保证人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代为履行偿还贷款本息及其他费用的义务。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