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情况,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特殊正当防卫与一般正当防卫在成立条件上存在区别:
1. 特殊正当防卫只适用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一般正当防卫适用于需要防卫的任何犯罪与其他一般违法行为。
2. 特殊正当防卫没有必要限度,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而一般正当防卫具有必要限度,可能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
特殊正当防卫有以下注意事项:
1. 特殊正当防卫不适用于非暴力犯罪以及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暴力行为。
2. 条文中的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主要是对暴力犯罪的列举,其中的杀人限于故意杀人。对于刑法规定的转化型杀人、抢劫等是否适用特殊正当防卫,应具体分析,关键在于是否严重危及人身安全,而不能以其行为最终成立何种罪名为标准得出结论。
3. "行凶"指的是杀人与重伤界限不清的暴力犯罪。对于暴力造成一般重伤的情况,不属于"行凶"范畴。
例如,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任何一手拇指缺失超过指间关节即属于重伤。但当不法侵害人只是意欲使用暴力砍掉被害人的拇指时,不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
4. 只有当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限于生命与重大的身体安全)时,才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
例如,行为人以抢劫故意采用麻醉方法取得他人财物的,属于抢劫罪,但这种行为并非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对之进行防卫的,不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
再如,以一般暴力行为实施绑架行为,但并不以杀害或者严重重伤相威胁的,也不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只有导致死亡或者严重重伤的危险很紧迫时,才能称为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5. 其他严重暴力犯罪包括抢劫枪支弹药罪、劫持航空器罪等。
6.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指的是具备客观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违法行为,而不要求不法侵害者具备有责性。但应当严格限制对缺乏有责性的暴力犯罪的特殊正当防卫。
7. 特殊正当防卫还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其他条件。
例如,在杀人犯已被防卫人制伏的情况下,防卫人应停止防卫行为;继续进行所谓"防卫"的行为,便是防卫不适时,不能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
又如,甲用迷药将在浴室休息的乙麻醉,劫得乙的手机、钱包后准备逃离现场。恰被服务员丙撞见,丙将甲打死,丙的行为不成立特殊正当防卫。
寻衅滋事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包括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损毁占用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行为。对于情节严重与否的判断,应考虑行为的方式手段、直接危害结果、间接不良后果、行为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行为人的一贯表现等因素。
非法持有警用子弹30发是否构成刑事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司法解释,持有私藏弹药罪将根据具体情况追究刑事责任,包括非法持有、私藏的弹药数量和种类等因素。此外,司法解释还详细列举了非法持有、私藏弹药的具体情形和情节严重的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以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从重处罚的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情形,并定义了虚假恐怖信息的含义。
以收养路费为由强要司机钱物的行为所构成的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强拿硬要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情形。如果行为情节严重,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