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立案追究。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包括以下情形:
1. 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
(5)严重超载驾驶;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
交通肇事罪的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 有犯罪事实:
(1)要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
(2)需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
2.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只有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立案。
对于符合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立案标准且归自己管辖的交通肇事案,应当立即转为刑事案件,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进行,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报经上级公安机关领导批准,予以立案。立案后,应当进行侦查,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材料,并予以审查核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交通肇事罪只有在分清当事人责任的基础上才能确定肇事者是否有罪。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作出事故认定书之前,对许多交通肇事案的责任是不明确的。因此,对于许多交通肇事案,只有在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后,才能确定适用何种程序,是一般事故处理程序还是办理刑事案件程序。办案人员应准确把握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发生交通事故后,首先需要确定是否符合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标准且归自己管辖,然后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报经上级公安机关领导批准,予以立案。以上是交通肇事罪立案过程的概述,如有其他问题,请咨询手心律师网的专业律师。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生命权,即自然人的生命维持安全利益。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法的惩罚。构成该罪的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