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管制 > 诽谤罪既遂的刑罚如何确定?

诽谤罪既遂的刑罚如何确定?

时间:2024-08-07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7950

诽谤罪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犯有诽谤罪的人,法律规定了以下的处罚措施。

刑罚种类

根据刑法的规定,诽谤罪既遂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行为要件

要构成诽谤罪,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件:

  1. 捏造事实:犯罪人必须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
  2. 贬低他人:捏造的事实必须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破坏他人的名誉。

法律适用

根据刑法的规定,诽谤罪的定罪和处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情节严重:只有情节严重的诽谤行为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 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如果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将不适用前款规定的处罚措施。

网络诽谤的处理

如果诽谤行为是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被害人提供证据确有困难,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

    中国刑法中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判处管制本身对家人影响不大,但在孩子参军或报考公务员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法律对管制期间的活动有明确规定,如违反将面临处罚。同时,家庭的社会形象和经济状况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较小,但需注意

  • 网络转发次数达到何种程度构成诽谤罪

    网络诽谤罪的认定标准,根据司法解释,同一诽谤信息被点击或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五百次以上即构成诽谤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诽谤罪的认定要素,包括主体、主观、客体和客观要素,其中客观要素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情节严重,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

  • 造谣行为的法律处理

    造谣行为的法律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解释,造谣行为的处理需根据其造成的影响确定,若严重影响他人或社会秩序,可能构成诽谤罪或寻衅滋事罪。认定标准包括点击、浏览或转发次数,造成的严重后果,过去受罚情况等。法律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国家利益。

  • 邻居骂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及民事诉讼的救济途径

    邻居骂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民事诉讼的救济途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骂人行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无论是否构成犯罪,受害方均可提起民事诉讼,寻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的救济。通过递交起诉状、证据材料,经过立案、排期、送达开庭传票、缴纳诉讼

  • 管制在实践中死刑的执行方式
  • 造谣中伤和泄露隐私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 管制刑的法律特征与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