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预期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

预期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

时间:2024-02-26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9826

  预期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

  在法律对可得利益的赔偿做了明确规定以后,人们关注的已经不再是可得利益该不该赔的问题,而是怎么赔、赔多少,即怎样以科学合理的办法确定赔偿的确切范围。  有观点认为,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无法(至少很难)确定。因为可得利益赔偿的一般标准是:通过赔偿使受损方处于合同已被适当履行的状态。“合同被适当履行”是一种假设,而在事实上合同已经因一方的违约行为不可能达到完全履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一种未来的、期待中的利益进行估算,很难达到准确、严密,甚至公正;而且可得利益损失有时是多个原因引起的,要准确区分各个原因在违约损害中所起作用的比例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只好依靠法官自由裁量⑦。自由裁量就说明没有确定的数额,具有较大的伸缩性。而这种伸缩性很可能导致受损方权利的任意扩大,助长其提出非份的赔偿要求。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并不是无法估量的,它虽不像积极利益的损失那样确定、具体,但因为法律已经给出一个基本的赔偿标准,那么最终赔偿数额的确定便成为可能。  通过《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可以得知,对可得利益赔偿的标准是使受损方处于合同已被完全适当履行的状态,那么在合同被适当履行时受损方所能获得的利益便是可得利益赔偿的最高限额。为此,我们首先要确定合同如能履行时,非违约方所应该获得的利益;其次则要确定因为违约而迫使非违约方所处的现实利益状态,二者之间的差距即为非违约方所遭受的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积极损失因其确定性不难计算,那么可得利益损失的数额也便呼之欲出。  当然,如果仅是如此推算,可得利益的损失仍显得如同雾中看花。我们知道违约损害赔偿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债权人利益,但同时还应顾及鼓励交易、提高效率等社会利益,因此包括可得利益赔偿在内的损害赔偿应限制在合理范围内。下面我们就从对《合同法》第113条的但书的理解适用以及可得利益赔偿的其他限制规则加以分析,相信结果便会明朗起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资不成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投资不成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阐述了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包括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同时,根据最新资讯,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说明了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返还不当利益。

  • 公信效力是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

    公信效力在善意取得中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善意取得中的几个要素:一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二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是有偿转让交易行为;四是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文章强调在完成公示的前提下,善意取得才能成立,并且针对不同财产类型(动产和不

  • 拾得遗失物拒不归还的处罚

    拾得遗失物的归还义务和拒不归还的处罚,以及不当得利的定义和返还义务。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归还失主,如果拒不归还则可能构成侵占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受益人有返还义务,返还范围视其是否善意或恶意而定。

  •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善意取得是当无权处分人将财物转让给第三人时,若受让人善意取得该财物,则获得所有权,而原权利人失去所有权。原始取得则是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物权,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愿。善意取得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出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善

  • 借款期限未到期能否要求还款
  • 先履行方的抗辩权
  • 什么是预期违约和届期违约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