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如果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收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获取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应首先向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满意,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其程序如下:
1. 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向具体行政机关提出书面行政复议申请,明确指出侵犯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2. 行政复议决定:行政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依法组织调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3. 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如果当事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满意,可以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收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征地拆迁中涉及的主要主体及其职责。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房屋拆除单位和拆迁管理部门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我国法律对征地拆迁主体的相关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征收与补偿等方面的内容。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意义与功能,包括合理分配审判资源、确保行政案件的公平审理等。同时,阐述了行政诉讼异地交叉管辖的重要性,其能保障人民法院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维护当事人平等参与诉讼的原则和利益。异地交叉管辖还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审判行政案件,保障法官独立
旧城改造拆迁项目的补偿标准。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搬迁和临时安置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被征收人可选择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并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补偿方式、金额、安置用房等条款。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共同点,包括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解决行政争议的直接目的、合法性审查为核心、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以及不适用调解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涉及了相关法律规定,如原告资格、被告的确定原则、共同诉讼和第三人的参加诉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