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Incoterms)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贸易术语,并提供一套国际规则,以避免因各国对这些术语的不同解释而导致的不确定性。这些规则的制定旨在减少误解、争议和诉讼的发生,从而节省时间和费用。
在国际贸易中,经常会出现合同双方对对方国家的贸易习惯不了解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误解、争议和诉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商会(ICC)于1936年首次发布了一套解释贸易术语的国际规则,即Incoterms1936。随后,在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和1990年,这些规则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以适应当前国际贸易实践的发展。最新版本是2000年的版本。
需要明确的是,Incoterms仅适用于销售合同当事人在交货方面与已售货物(指"有形的"货物,不包括"无形的"货物,如电脑软件)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这些规则并不适用于其他合同条款或其他方面的权利义务。
DDU未完税交货的定义、适用范围、卖方义务和买方义务。在这种交易方式下,卖方负责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目的地,但不办理进口手续或卸货,买方必须承担税费和清关手续的费用和风险。文章详细阐述了双方在各种情况下的责任和义务,包括货物交付、许可证手续、运输合同、保
中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如何选择适合的贸易术语。除了常用的FOB和CIF术语外,还介绍了FCA和CIP两种更适合的术语。由于FOB和CIF的风险转移规则主要适用于非集装箱航运,对于其他运输方式存在不确定性,因此FCA和CIP在风险转移方面更为灵活和广泛适
国际贸易中的几种常见术语,包括货交承运人(FCA)、船边交货(FAS)、船上交货(FOB)、成本加运费(CFR)、成本运费保险费(CIF)、运费付至(CPT)和运费保险费付至(CIP)。这些术语涉及货物的交付、风险转移、运费负责、保险责任和关税责任等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国际商会为统一各种贸易术语的不同解释于1936年制订的,命名为《1936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为使贸易术语更进一步适应世界上无关税区的发展、交易中使用电子讯息的增多以及运输方式的变化,国际商会再次对《通则》进行修订,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