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相关释义
时间:2024-01-09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制定背景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国际商会于1936年制定的一项规则,旨在统一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该规则最初名为《1936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1936》),后来根据国际贸易实践的发展进行了多次修订和补充。1990年,为适应电子数据交换(EDI)和运输技术变化的需要,国际商会对该通则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为了进一步适应无关税区的发展、交易中使用电子信息的增多以及运输方式的变化,国际商会于1999年修订并公布了《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2000年通则》)。该《通则》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
适用范围
《2000年通则》明确了适用范围,该《通则》仅适用于与销售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中与交货有关的事项。其中,货物指的是有形的货物,不包括无形的货物,如电脑软件等。该《通则》仅涉及与交货有关的事项,如货物的进口和出口清关、货物的包装、买方接收货物的义务以及提供履行各项义务的凭证等,不涉及货物所有权和其他产权的转移、违约行为的后果以及某些情况下的免责等。有关违约的后果或负责事项可以通过销售合同中的其他条款和适用的法律来解决。
适用条件
《2000年通则》是一套适用于跨国境货物销售的国际商业术语,也可用于国内市场的货物销售合同。在国内市场的情况下,通则中与进出口相关的A2、B2条款以及其他条款的规定无效。当合同当事人在签订销售合同时表示按照《通则》办理时,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应在合同中明确使用的版本,即应在合同中规定按照《2000年通则》的规定办理。
主要变化
《2000年通则》与《1990年通则》相比变化不大。《2000年通则》仍采用了《1990年通则》的结构,共有13种贸易术语,分为4个基本不同类型。与《1990年通则》相同,在《2000年通则》中,13种术语项下买卖双方的义务采用了10个项目列出的方式,但不再将卖方和买方的义务分别列出,而是将买卖双方的义务合并在同一标题下,使术语的查阅更加方便明了。《2000年通则》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了实质性的变更:1. 在FAS和DEQ术语下,办理清关手续和交纳关税的义务。《2000年通则》指出,清关手续通常由所在国的一方或其他代表办理,这是可取的。因此,出口商应办理出口清关手续,进口商应办理进口清关手续。相比之下,《1990年通则》中的FAS术语要求买方办理货物的出口清关手续,DEQ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的进口清关手续,这与上述原则不一致。因此,《2000年通则》中的FAS和DEQ术语将办理出口和进口清关手续的义务改为由卖方或买方办理,这种改变更为合理、办理更加方便。2. 表示卖方承担最小和最大义务的EXW和DDP两种术语未做改动。EXW术语仍规定由买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的义务,DDP术语的字面含义为完税交货(Delivered Duty Paid),采用该术语即表示由卖方办理进口清关手续并承担全部相关费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DDU未完税交货(……指定目的港)
DDU未完税交货的定义、适用范围、卖方义务和买方义务。在这种交易方式下,卖方负责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目的地,但不办理进口手续或卸货,买方必须承担税费和清关手续的费用和风险。文章详细阐述了双方在各种情况下的责任和义务,包括货物交付、许可证手续、运输合同、保
-
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
中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如何选择适合的贸易术语。除了常用的FOB和CIF术语外,还介绍了FCA和CIP两种更适合的术语。由于FOB和CIF的风险转移规则主要适用于非集装箱航运,对于其他运输方式存在不确定性,因此FCA和CIP在风险转移方面更为灵活和广泛适
-
货交承运人(FCA)
国际贸易中的几种常见术语,包括货交承运人(FCA)、船边交货(FAS)、船上交货(FOB)、成本加运费(CFR)、成本运费保险费(CIF)、运费付至(CPT)和运费保险费付至(CIP)。这些术语涉及货物的交付、风险转移、运费负责、保险责任和关税责任等
-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相关释义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国际商会为统一各种贸易术语的不同解释于1936年制订的,命名为《1936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为使贸易术语更进一步适应世界上无关税区的发展、交易中使用电子讯息的增多以及运输方式的变化,国际商会再次对《通则》进行修订,并于
-
对三种贸易术语的基本解释
-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宗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