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王某于2003年12月入职B公司,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合同,其中约定王某从事研发工作,每月为8000元。B公司实行末位淘汰制度,规定连续两年考核为不称职者按末位予以淘汰。2004年及2005年王某连续两年考核为不称职,2006年3月,B公司将王某解雇,且不予支付经济补偿金。王某找到人力资源经理,要求支付代通知金及的经济补偿金。
【案例评析】
专家认为:
1、B公司实行末位淘汰考核制度属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合法的也是得到公司员工认同的。
2、B公司在合同期内以考核不称职为由辞退王某是违法的。
3、我国《劳动法》关于辞退员工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规定是: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王某考核不合格,不构成此项规定。
4、B公司应支付王某经济补偿金,且如果B公司在辞退王某前没有提前30天通知本人,也应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王某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
5、王某本人的要求是合理的,应当得到人力资源部经理的支持。
6、公司可以采用给王某转岗培训的方式来避免法律风险。
编辑推荐:
末位淘汰合法否?
末位淘汰合法否?
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及其职责,包括公务员主管部门代表、聘任单位代表、工会组织代表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员工违纪时公司扣工资的合法性,包括代扣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用等,以及公司可以扣发员工工资的其他情况,如劳动合同约定和公司规章制度等。此外,还指
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如何判断其是否因严重失职行为给用人单位带来重大损失。文章介绍了两种严重失职行为,包括未尽职责的严重过失行为和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并以一个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案例说明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企业依据明确的规章制度,成功证明了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用人单位有权解除的情况包括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且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可以依法终止。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
事业单位自动离职的认定标准及相关法律问题。包括劳动者离岗未归的主观意愿、未履行手续或未经批准以及超过规定时限的认定。同时,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审查其合法性,包括规章制度合法性、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的合规性。在处理劳动纠纷时,既要保护劳动者权益,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