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劳动纠纷的法律解决途径与建议
时间:2024-10-03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外地劳动纠纷的处理途径
协商和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以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组织将协助当事人就劳动争议达成调解协议。
仲裁
当事人不愿意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将依法对劳动争议进行裁决。
诉讼
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除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另有规定,根据该法第五条,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院的判决。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与争议事项相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和管理,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相关证据,将承担不利后果。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纠纷的解决途径及劳动者的维权注意事项
劳动纠纷的解决途径及劳动者维权的注意事项。解决途径包括劳动监察、调查取证处理以及劳动仲裁。劳动者维权需注意学法懂法用法、收集证据以及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在发生争议时,劳动者应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聘请律师代理,寻求法律援助,并注意收集与劳动关系相关的证据。
-
非因工负伤的病假天数的规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中的医疗期定义及病假天数的规定。根据工作年限,病假的医疗期最高可达24个月,对于特殊疾病可以适当延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病假工资的计算原则,包括短期病假工资和连续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系数。
-
工伤待遇属于劳动争议
工伤待遇作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及相关的法律流程。文章指出,工伤纠纷需先经过劳动仲裁,之后如不服可提起诉讼。同时,文章强调了工伤赔偿的诉讼时效从伤残评定之日起计算的重要性,并指出许多工伤职工因不熟悉法律法规而失去申诉机会。劳动部门的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
-
如何确定培训费用的范围
如何确定培训费用的范围,包括不同种类的培训及其相关费用,如上岗和转岗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员工是否需要返还企业培训费用的问题,指出解决此类纠纷需要遵循确定培训事实、培训费数额、劳动合同约定等原则,并介绍了《劳动合同
-
自动离职未签合同的合理调解方法
-
公务员的休假期规定
-
存在双重劳动关系能否起诉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