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 > 辞职信的写作方法

辞职信的写作方法

时间:2024-07-17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42245

  辞职信的写作方法

  学会感谢

  俗语说:"山不转水转"。这应该是你在打算辞职时牢记在心的一句话。无论你是因为热爱现在的工作,想去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而离职;还是由于你很厌倦现在的工作而离职,以便更好的发挥自己内在的潜质。你都应该礼貌、谨慎而成熟的处理辞职这件事。因为你曾经有过的这段工作经历将会记录进你的履历表中,而且你永远也不知道何时会需要前任上司的介绍信或帮助。你不必写一篇长篇大论,只要结构清晰、简明扼要地将所有重要信息描述清楚即可。以下关于辞职信的写作方法:可供大家参考一下!

  1.抓住关键点。在辞职信的开头要直接表明你辞职的意图,并说明你辞职的原因是已经接受其他公司的聘用书或其他理由,比如搬迁到其他城市等。

  2.说明合同最终终止是哪一天。一般来说应该在合同终止前2个星期提出辞职。

  3.在辞职信中最好表明你接受的其他公司的聘用职位更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目标。

  4.你还应当在信中向你的老板表示感谢,感谢他能提供给你为公司服务的机会。

  看看下面这个辞职信的范例,可以让你对如何架构一封辞职信有个大概的了解。在你开始新的工作后,你可以给你的前任老板或同事发一封信,告诉他们你现在的有关信息,这样你们可以保持联系并建立牢固的关系。

  撰写辞职信的艺术

  现在,你的工作可能令你觉得走进了死胡同,但是你不久就可能请现在的同事帮忙写推荐信,所以不要毁掉任何关系。当你准备离开的时候,使用以下的一些秘诀来写你的辞职信。

  1.在辞职信的最开始告知你要走了。可以考虑用"我会在10月份某个你觉得方便的时候离开。"开门见山远甚于冗长的开场白,那会让人觉得你是在耍阴谋诡计。让公司决定你的离开日期,不要因为是辞掉旧工作,就觉得早走几天对未来无关紧要,这会成为你履历中最新的一处亮点。

  2.告诉他们你为什么要走。母亲说,"永远不要说谎,"但是她也说过,永远不要伤害别人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消极的情绪还是留给自己。可以说得含糊些,"我打算追求其他方面的爱好。"如果你坚持要公开抱怨,最好面对面,而不要写在信上。白纸黑字所具有的杀伤力可以让死人醒过来。

  3.对过去接受的培训、取得的经验或者建立的关系向公司表示感谢。即便你真的生气或者不高兴,找些好的方面说。我认识的一个人在他的辞职信中说,他以前工作的公司有真正的好地毯,谁知道是真是假。

  4.保持联络管道。你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在新公司从前的不愉快再次发生,但是要知道,新公司不断在失败,风险项目常常不了了之,你可以面临几百种方式眼睁睁瞧着自己的新机会成为泡影。所以信中用最后几行保持联络渠道。可以这么写,"我希望我们能再有共事的机会。"希望不会是这样。但是你没有必要埋葬你的机会。

  如果你让你现在的工作一直不熄火,你的事业就不会以失败告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发放工资记录确认劳动关系

    发放工资记录在确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介绍劳动关系确认的条件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说明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成立,以及工资记录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依据、适用法律、主体资格、关系性质以及工作实施和责任承

  •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效力问题。由于包工头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劳动者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可能无效。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强调了在建筑行业中确定劳动关系的责任,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同时,农民工需要注意保存

  •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流程及所需手续。变更投保人需经过原、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同意,并提供相关文件。对于因原投保人身故等原因变更的,还需提供死亡证明等文件。更正信息时需投保人本人签字。涉及投保人保障责任的险种变更时需填写健康告知书。部分信息变更可通过

  • 农民工维权: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农民工如何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包括通过协商、咨询热线电话、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寻求工会帮助、向政府投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和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权。对于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农民工,还可以申请免费法律援助。

  •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 工会委员能否无故解除劳动合同
  •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