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名的辞职信能做证据吗
时间:2025-02-06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争议是非常多的,而申请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申请劳动仲裁是需要证据的,而举证责任一般由用人单位承担,但劳动者为了权益也要主动收集证据,那么未签名的辞职信能不能做证据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未签名的辞职信是否具备证据效力
未签名的辞职信在劳动争议中可以作为证据之一,但为了保障自身权益,除了辞职信外,还应当收集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单、社会记录等其他证据。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的证据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在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可以参考以下凭证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以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 考勤记录。
-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劳动者填写的招用记录以及考勤记录的相关凭证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员工辞职的方式
员工辞职的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 劳动合同期满,员工主动提出不再续签,双方互相不需要做任何补偿。通常公司会提前30天征询员工是否续签的意见,员工应如实回复。
- 员工主动辞职,应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提出,并与用人单位协商补偿方案,完成离职手续。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部分城市的规定,只要员工按照法定程序提出辞职,用人单位无理由滞留员工,除非员工未处理完毕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或未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才可以拒绝办理离职手续。对于涉及机密等岗位,可以提前通知员工,但通知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员工必须履行提前30天书面辞职和交接工作等法定程序,否则需要赔偿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 满足法定条件的无条件辞职。
以上三种员工辞职方式均合法,员工在选择辞职时应当妥善办理辞职手续和交接工作。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离职补偿金的月平均工资如何计算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偿标准取决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违法,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保护劳动者
-
劳动法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
-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员工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递交辞职信。在离职后,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否则企业有权暂扣工资。虽然扣留档案和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定,但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离职时应谨慎处理各项工作事宜以避免纠纷。
-
企业裁减员工的条件
企业裁减员工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企业需在满足一定条件并向工会或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裁减人员。裁减员工时,应优先留用特定人员。同时,公司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修订草案扩大了工会会员身份的条件范围,保障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企业在招聘员工后应进
-
2020年离职赔偿金标准
-
员工离职不签解除合同的处理方法
-
哄抢他人财物的法律定性及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