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严重威胁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提起第一例反倾销调查案以来,截至2002年10月,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已达501起,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或地区达33个。涉及中国五矿化工、轻纺、土畜、机电、医保等4000余种出口产品,累计影响我出口的金额约160亿美元。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根据WTO反倾销委员会的统计数据,1987年到1997年间,各成员国提起的反倾销调查案有2196起,其中针对中国产品的调查有247起,占总数的11.25%。在这些调查中,有158起裁定倾销成立,占总量的15.3%,裁定率高达64%。
这些频繁的国际反倾销调查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增加了中国的投资风险。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措施已经不再是进口国维护公平竞争原则、保护国内弱势工业的正当手段,而是成为进口国限制进口、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在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中,欧盟是最为频繁的WTO成员国之一。据外经贸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欧盟已对中国产品提起94起反倾销调查,约占中国遭受外国反倾销调查案总数的1/3。以下图表更能形象地反映这一问题:
[表1]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应附带的证据类型,包括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包括挤占市场份额、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在裁定倾销成立案中,中国占总案件的近20%,位于全球之首,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出口商品,涉及到钢铁金属制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以及煤矿化工、原料性产品、半成品等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它成员国对中国原有的单边设限,例如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