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8日,俄罗斯经贸部决定对来自中国、韩国、比利时、芬兰和哈萨克斯坦的彩涂板进行反倾销调查,我国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均在其列,涉案金额高达2.47亿美元,是截至目前俄罗斯对我国发起的金额最大的反倾销案件。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获悉,经过一年半的调查,俄罗斯工业贸易部正式发函,称国内产业并未受到损害,因此决定终止对华-彩涂板反倾销调查。
斯谢韦尔钢铁公司等钢铁企业要求对自中国进口的彩涂板加征反倾销税,理由是中国彩涂板进口增长过快,销售价格过低,挤压了俄国内同业的市场。然而,经过我国政府部门的交涉和业界的积极应诉,以及展开行业损害抗辩,该案最终胜诉。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等新兴市场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出口企业需要持续关注和积极妥善处理这些问题。
根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发布的调查,2008年,中国共遭受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前独联体国家发起的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
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建议对从中国进口的钢管征收29.4%的惩罚性关税,目前俄方与中国正在就这一问题进行协商。商务部贸研院专家梅*育表示,保护俄罗斯国内相关产业是俄罗斯对中国施以反倾销威胁的根本原因。随着中俄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俄罗斯正成为我国又一个重要的反倾销来源国。
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定义、形式以及相关规定。临时反倾销措施是在初步认定产品存在倾销并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后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主要形式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要求提供现金保证金等。其遵循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必须在调查开始之日起60天后采取,期限一般不超
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的概况。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199年的对外贸易法,后来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颁布了反倾销条例。立法动机主要是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频发,中国因缺乏反倾销法规而无力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