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是指进口国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工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外国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理的过程和措施。
反倾销措施是WTO贸易救济措施的一种形式,旨在应对价格歧视等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倾销本身并不一定非法,只有当倾销导致进口国蒙受实质性损害或重大损害威胁时,进口国才能采取反倾销措施以避免损害或威胁。
中国于199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启动了反倾销计划,授权中国政府对低于“正常价值”而进口的外国产品,在对国内某一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时,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以抵制外国产品的进口。1997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反补贴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反倾销立法。
中国与WTO反倾销协议在技术术语和规定上高度接近,体现了中国期待加入WTO的努力。
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并非没有成果。例如,1997年12月10日,中国对进口新闻纸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对原产于加拿大、韩国和美国的进口新闻纸征收了最终反倾销税,这是中国第一例进口反倾销调查案。
此外,中国还对欧盟的邻苯二酚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于2003年8月27日决定对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尽管中国在对外反倾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形势并不容乐观。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低廉的制造成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其面临海外市场的反倾销措施。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关税的降低和外国竞争者进入中国市场的加速,许多中国产业将无法与进口产品展开竞争。
根据WTO规则,反倾销措施是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手段,其他WTO成员国也在利用这些规则保护自身利益。可以预见,中国将采取类似的行动来保护本国产业。新的《反倾销条例》的实施使中国保护民族产业的法律武器更加科学、高效和公正。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的内容以及掠夺性定价的法律特征。申请书需包含申请人信息、对进口产品的详细说明、国内同类产品的影响等。掠夺性定价是卖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连续销售商品,意图排挤竞争对手,谋求垄断地位的行为,其法律特征包括主体为卖方经营者、地域市场为国内、暂
当时,大家对于反倾销会计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从法律定义对倾销概念进行理解,“反倾销会计”独立概念还没有从完整意义上建立起来。随着中国企业遭遇国外反倾销案件数量的增多,会计学界越来越发现在反倾销应诉中企业会计信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陶*娟于2004年则对反倾销
同时,一些国家还出台了关于反倾销的新规定、新规避办法,颁布、实施了新的相关法律,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限制性的打击,使我国的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认为,我国必须就其现状和特点认清原因,深入研究反倾销法
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虽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对反倾销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各国各行其是,仍把反倾销作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这种模糊的“非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