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中,倾销被定义为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歧视。根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规定,倾销指的是一国将产品出口到另一国时,出口价格低于出口国正常贸易中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低于该产品的正常价值。倾销的特点主要包括:
(1) 倾销是一种人为的低价销售措施。
(2) 倾销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出口,或者为销售过剩产品。
(3) 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
由于倾销阻碍和威胁了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扰乱了进口国的市场秩序,威胁和抑制了进口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建立。为保护本国经济及其生产者的利益,进口国采取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合法手段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占据了进口国及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的主要目标。从1979年对中国的第一起反倾销案件开始,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中国成为世界上被反倾销立案最多的国家。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间,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的数量排在世界首位,占全球总数的11.25%,比第二名美国高出近3个百分点;遭受反倾销最终裁定的数量也居世界第一位,比第二名美国高出6.3个百分点。遭受反倾销最终裁定比率同样高达63.97%。因此,可以称中国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
(1) 阻碍中国产品出口
统计数据显示,20年来对华反倾销案给中国造成直接损失超过100亿美元,仅在欧洲市场就损失了30亿美元。从短期来看,外国对华反倾销限制了中国产品的正常出口,减少了中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从长期来看,外国对华反倾销使中国的外汇收入减少,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并进一步影响了中国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2) 影响中国外商投资环境
吸引外资,开办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出口产品的重要力量,出口额已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40%左右。然而,在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剧烈冲击下,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部分企业甚至被迫减产、停产或转产。这使得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信心受挫,严重恶化了中国的投资环境。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应附带的证据类型,包括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包括挤占市场份额、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同时,一些国家还出台了关于反倾销的新规定、新规避办法,颁布、实施了新的相关法律,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限制性的打击,使我国的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认为,我国必须就其现状和特点认清原因,深入研究反倾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