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颁布反倾销反补贴条例至2005年底,中国对外反倾销调查案件已达43起。每年立案数从1997年至2005年底分别为1、1、3、1、6、9、6、8、7起。2006年2月6日,中国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成为今年中国对外进口反倾销的第一起案件。加入WTO前,中国每年对外反倾销调查立案极少,四年间共立案6起。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反倾销调查立案数开始增加,从加入WTO至今中国已立案36起,占对外进口反倾销案件总数的84%。对外反倾销立案数量的逐步增多表明,加入WTO后受国外进口产品冲击,中国运用世贸规则维护产业安全及本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合法权益的能力大大增强。
同时期中国遭遇外国反倾销的情况相比,自欧共体对中国提起第一例反倾销调查至今,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640余宗涉及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案。截至2002年4月1日,中国遭遇外国反倾销调查已达493起,而对外反倾销调查仅有18起。但是,2002年1月至4月,共有七个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11起,而中国对外进口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有6起。从493起对18起到11起对6起,说明中国政府和企业正在由被动局面转向主动进攻。原本在这个领域"缺位"的政府正在迅速"补位"。据统计,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是世界上对外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立案32至35起。相比之下,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差距。
从1997年至2005年底的43起反倾销调查案件中,韩国涉案最多,高达26起,约占61%;日本排名第二,共25起,占56%;第三位是美国,涉案22起,约占52%。俄罗斯、欧盟各8起,台湾地区7起,德国5起,荷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各3起,法国、新加坡、英国、泰国各2起,马来西亚、比利时、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加拿大、墨西哥、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伊朗、南非、芬兰、沙特阿拉伯各1起。
从中国反倾销涉及的国别看,工业发达国家占首位。其中,韩国涉案次数高居榜首,这主要和中韩两国贸易相对地位和产业结构有关。由于两国地域邻近,双方贸易往来便利,且中国市场在亚洲市场中份额较大,是韩国产品的主要销售地。因此,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频繁。其次,韩国对外贸易顺差很大,除了和韩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抵制有关外,还和其依赖本国产业优势刺激海外市场需求,对外采用渗透定价以维护市场占有率等出口措施密不可分。另外,中韩两国的产业结构有相似之处,产品竞争激烈。为了占领有限的中国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最大化,拥有竞争优势的韩国企业很可能采取低价倾销的手段。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应附带的证据类型,包括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包括挤占市场份额、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在裁定倾销成立案中,中国占总案件的近20%,位于全球之首,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出口商品,涉及到钢铁金属制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以及煤矿化工、原料性产品、半成品等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它成员国对中国原有的单边设限,例如欧盟